軍開展游擊戰爭,打的還是美帝國主義。
1964年,茹夫一晉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當然這也是後話。。
對於這次在異國土地上開展游擊戰爭,說實話,作為遊擊支隊的支隊長茹夫一心裡也不是很有底。
抗日戰爭時期在國內打游擊的時候,八路軍有根據地、有內線還有眾多的堡壘戶,情報來源多,應該說是耳聰目明,八路軍每次的出擊都是準備充分、目的明確,而現在他們來到了朝鮮,這些有利的因素基本上都沒有了,本來屬於朝鮮北方的領土現在也基本讓美國鬼子佔領了,原來地方上的勞動黨組織也被敵人破壞。
不過,茹夫一又在心裡反覆的分析過了:儘管情況不如國內的好,但是我們這支游擊隊大部分戰士都是老戰士,特別是許多的連、營、團級幹部,絕大多數都是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鍛鍊,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更重要的一點,隨游擊隊行動的不僅有崔鳳俊科長這樣的在朝鮮人民軍軍內有廣泛聯絡的軍人,也有許多象玄部長那樣的原朝鮮北方各地的地方黨政領導,只要利用好這些同志,儘快與敵後的朝鮮人民軍以及地方黨和群眾取得聯絡,就能更好地瞭解敵人的運輸線情況、摸清敵人首腦機關駐地,準確的打擊敵人。要是能找到敵後的人民軍部隊然後再和他們合作,打幾個漂亮的伏擊戰、殲滅戰那就更好了。
想到這些有利條件,茹夫一的心裡也就有些釋然了,但是他心裡很清楚,這是我軍第一次在朝鮮敵後打游擊,必須十分慎重,一定要把所有的困難早些預見到,這樣也許就能免受一些損失。
在他們後面,緊跟著的是茹夫一的通訊員劉強,這是一個十分機靈、步法飛快的戰士。
這個小劉,今年25歲,別看他年紀不大,本事可不小,每次傳達首長的指令,他不用聽第二遍,馬上就能理解領導的意圖,並把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傳達到下面的各級指戰員。
小劉到今年為止,軍齡就已經有5年了,當茹副師長的通訊員也4年多了,基本上國內解放戰爭時期,小劉都是在茹副師長的身邊渡過的,所以他對首長的脾氣秉性都摸的非常熟,特別是每次打仗的時候,不管是當副團長、團長還是副參謀長甚至參謀長,茹副師長都會衝到一線,都會對他大聲吼叫:“劉強,三八大蓋!”
原來,茹夫一在山東八路軍當營長的時候,在一次伏擊日本鬼子的戰鬥中,手下的一位他最喜歡的紅軍出身的連長,用大刀片砍死了一個日本兵,繳獲了一枝嶄新的十分精緻的三八式步槍。這位連長當時十分讚賞營長的指揮藝術,也知道營長喜歡各式各樣的槍械,因此就把這枝精緻的三八大蓋送給了茹營長。
以前,茹夫一用過79式步槍、也用過駁殼槍,還用過德式衝鋒槍,自從得到了這枝三八式步槍以後,他又喜歡上了這枝三八式步槍,
茹夫一曾經對紅軍連長說過:現在當領導了,我不能再提著衝鋒槍在一線衝鋒了,但是完全可以用步槍遠端射殺敵人。
他喜歡三八式步槍射程遠精度高、後座力小的特點,特別是夜間射擊的時候,這種槍只有很小的槍口焰,敵人很難找到射擊者的位置。
還有這枝三八槍的刺刀,茹夫一也很喜歡。只要一瞥這把刺刀,他就能看見上面泛著烏亮烏亮的光澤,刺刀兩邊的血槽十分圓潤精緻。他想:要是把這把刺刀扎進鬼子的胸膛,一定會十分的順當。
可惜的是,自從他得到這枝槍以來,一直也沒有用這把刺刀殺過敵人,大家想想啊,戰士們誰能讓自己的首長親自和敵人拼刺刀呀?
當時得到這枝槍以後,茹營長就開始苦練射擊技術。
那時候,八路軍的子彈特別少,每個人最多也就三發,當時作為營長的茹夫一也不例外。
他每次練習的時候,都在心裡告誡自己,一定要做到每發子彈打死一個日本鬼子!所以只要一有空他就練習瞄準,端起長長的步槍對著村子裡的老母雞甚至正在走動的貓和狗來練習瞄準,還經常用槍對著天空的小鳥,心裡默默地計算著射擊的提前量。
每次戰鬥,茹夫一就特別高興,這回總算可以驗證自己平時所學了。戰場經驗已經十分豐富的他,每次在陣地上向敵人射擊時,從來就沒有心慌意亂過,總是心平氣和的扣動著扳機,看著目標在自己的槍口下到地。
很快,他摸透了三八槍的習性,逐漸成為部隊的一名特等射手。
到現在為止,死在他槍下的敵人早就超過了一個加強連了。
臨出國前,後勤部軍械處的同志勸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