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這支三八大蓋,那怕是換一支美式衝鋒槍,他就是不幹,非要小劉幫他扛著這支三八槍來到了抗美援朝前線,弄得小劉每次行軍的時候都是肩上扛一支三八槍,屁股上挎一把駁殼槍,而茹夫一自己腰裡彆著的那把勃朗寧手槍倒好像成了擺設了。
這次組成游擊隊時,作為通訊員和警衛員的劉強又提醒茹隊長:深入敵後,彈藥不好補充,是不是換一枝美式M1半自動步槍,這種步槍射程更遠、精度也不比三八步槍差,更重要的是彈倉一次可容彈八發,比三八式多三發。
茹隊長還沒等劉強介紹完M1步槍的優點,馬上衝著劉強一瞪眼:“換什麼換?”
嚇得劉強吐了一下舌頭,不敢再吭聲了。
怎麼辦?劉強只好多帶些三八槍特有的的子彈了。
其實,劉強也許不知道,特等射手是不喜歡換槍的。
這會兒,在劉強後面走著的是三位重機槍班的戰士,他們分別扛著槍管、槍架和彈藥箱。
這挺口徑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的主射手、班長叫鄧國昌,是第一次戰役快結束時從國內通化市軍部留守處解放團補充進來的,原來的射手犧牲了,正好鄧國昌是重機槍手,所以就很順利的當上了這挺機槍的主射手。
30歲的鄧國昌本是江西高安人,17歲從江西吉安青原山的國立十三中高中部長風級畢業後,正值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眼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日寇的鐵蹄踐踏,他熱血沸騰,特別想投軍抗日報國去。
正好,在雲南保山謀生的叔叔託人帶來口信,雲南的滇軍正在招兵,於是鄧國昌就辭別了父母,趕到了雲南,參加了龍雲的滇軍第60軍。
半年後,鄧國昌隨軍開赴了臺兒莊前線,在臺兒莊會戰中,鄧國昌英勇殺敵,屢立戰功,到戰役結束時,他已經是重機槍排的排長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摸索出一套重機槍刁鑽鬼怪的打法。
1948年10月,撥歸國民黨第93軍指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