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的削弱,放權本身沒錯,但是放得太多了,一些東西沒有收在手裡面就容易造成問題。比如南斯拉夫有兩千多萬人,但卻有種族、信仰和文化都迥異的多個民族,這些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區,發展程度也不平衡,而且也沒有一個佔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所以實際上利益盤根錯節。
如後世被指為種族屠殺劊子手的米洛舍維奇,他自1987年上臺以後就開始推行他的民族主義,“大塞族主義”,鐵托時代一力推崇的民族和解和融合政策就因為米洛舍維奇擁有足夠的權力,而無法被中央政府叫停,當然不排除有些人也根本沒意識到什麼事情正在發生,或者樂見其成。
特別是當經濟情況開始下滑之後,種族的矛盾和利益衝突使得南斯拉夫人沒法統一在一起共渡難關,很多人只狹隘地思考自己的相對利益,而不顧整個國家的興衰,比如斯洛維尼亞因為經濟發達,所以不願意支援馬其頓等落後地區,截留對這些地區的援助和補貼,而馬其頓等落後地區因為無法得到資金維持發展和生存,則對中央政府和其他地區的人心生怨懟。
賴振平自己的分析中,還有另外兩點導致南斯拉夫困局的重要因素是,一是正因為經濟好,居民富裕,所以當地人對於生活發展類甚至奢侈類消費品有著比較大的需求,南斯拉夫需要舉債供應本國居民的消費。而且這種消費****的增長跟本國工業增長和經濟成長並不匹配,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八十年代世界經濟緊縮之後,更嚴重挫傷了南斯拉夫的經濟發展。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西方的冷箭,本來南斯拉夫為了更好發展經濟,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準備貸款振興經濟,可是最終他們越借越窮,而且還讓西方把手伸進了自己國內。受到西方影響的南斯拉夫人開始否定自己國家的意識形態,特別是經濟情況不好的狀態下,更加不滿。而西方則靠著各種方式壓迫南斯拉夫做出更加會將南斯拉夫推向深淵的“改革方式”。
八十年代末的南斯拉夫,人民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因為財力不足,市面上見不到什麼太多消費品,再加上累積的越來越多的民主化呼聲和********,使得南斯拉夫也出現了積重難返的徵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南斯拉夫總理馬爾科維奇訪美,希望能夠獲得美國的援助,不懷好意地美國人“慷慨地”願意給予援助,而條件是——休克療法——凍結工資物價,貨幣貶值,逐漸解體公有制經濟、更自由的外國資本經營活動。
第333章 一攬子經濟援助
南斯拉夫官員諾瓦科維奇十分奇怪中國人的臨時到訪,一般類似的活動都是提前一年左右就會安排,而中國人卻臨時一個月前打招呼,南斯拉夫又不能叫他們不來,而且這個中國代表團是由一名外交部副部長和一名商務部副部長領銜的,主要洽談的是中南的經濟合作,對於經濟已陷入困境的南斯拉夫,雖然對於中國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經濟不怎麼看得起,但中國畢竟是大國,這兩年也出了不少風頭,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中國代表團來貝爾格萊德十分低調,雙方沒有進行什麼比較大規模的禮儀性活動,而是直接進入到了閉門會議的階段。
雙方在長桌兩側做好,各自不痛不癢地先回顧兩國關係的發展和什麼中南傳統友誼之類的話題,然後就當南斯拉夫的官員們有些懨懨欲睡之際,突然中國商務部一個看上去其貌不揚的傢伙丟擲了一句話讓他們全都醒了。
“中國打算向南斯拉夫提供一筆160億人民幣低息長期援助性貸款,並希望能夠在經貿方面,與南聯邦進行更深入和廣泛的合作。”
諾瓦科維奇的腦筋極速地轉了起來,雖然人民幣現在還不是國際上通行的主要貨幣,信譽度也沒有多高,但是他們之前都有了解過人民幣什麼價值,160億人民幣的貸款也就是20億美元,雖然看上去不大,但八十年代也沒有幾個國家有個數百億美元的gdp產值,而20億美元簡直就是一個大蛋糕了。
當然微微令他們有些失望的是,這個大蛋糕是人民幣貸款而不是美元貸款。
不過諾瓦科維奇和他的同事們很快都反應了一個問題,中國人給出的這個大蛋糕,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不遜色美國要給予他們的援助,而美國方面給出了相當多的附加條件,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接受了美國的條件,很有可能國家就將陷入更大的危機並且喪失主權。事實證明,這種憂慮是極為現實的。
賴振平又正色繼續道:“另外,我們瞭解到南聯邦現在的經濟困境,深切希望能夠幫助南聯邦走出窘況,如果能夠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