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吃完,沈如意的小肚子都鼓起來,沈憐雪便用煎肉剩下的油給她煎豆腐和香菇,待到用完所有菜,母女兩個連米都吃不下,就直接結了賬。
林娘子過來收錢,她道:“怎麼樣?”
沈如意搶著回答:“特別好吃!嬸孃厲害。”
林娘子靦腆一笑,說:“以後生意好了,還來吃。”
生意好,便能賺到錢,自然吃得起炙肉。
沈憐雪點點頭,道:“嫂子,明日蛋得要兩百個,菜也翻倍,我想一直賣到午時,看看能賣多少。”
第一日擔心賣不完,不敢多準備,但有了經驗,沈憐雪就大概能算出每日營生。
只要她做的味道不變,大概就能賣上十天半月,或許可以更長久。
林娘子也覺得她那生意不錯,笑道:“好,那爐子就放在後門邊上,回頭你放個籮筐在那,進了菜我直接放那,你直接取了便是。”
沈憐雪點頭道謝,付了錢便領著女兒回家。
下午母女兩個就準備油紙,疊了一整個下午,準備了厚厚一筐,才算作罷。
很快便是第二日,今日沈憐雪要了兩百根油果子,她把前一日用完的揹簍還給賣油果子的攤販,同他定:“明日我還要兩百。”
因著已經熟練,今日沈憐雪沒那麼早起來,待到出攤時也比昨日要早一些。
出乎她的意料,她們剛到昨日的位置,便有客人上來排隊。
“團團老闆,今日好早。”
客人們大多都是跟沈如意打招呼,沈如意還有些困,心裡卻很高興,揉著眼睛說:“早哦,嬸孃叔伯辛苦啦。”
小姑娘聲音軟軟的,彷彿秋日裡最溫柔的風,溫暖每個人的心田。
在汴京,什麼樣的家戶都有,往常也有孤身帶著孩子的娘子努力生活,她們能養活好自己,也能養活好孩子。
不用問,沈憐雪跟沈如意便一定是這一種。
做母親的不善言辭,手藝卻極好,攤子也乾乾淨淨,每一樣東西都讓人覺得放心。
女兒卻伶俐可愛,一張小嘴叭叭叭,就沒有她應不上的話。
客人們排好隊,一份兩份報了數,沈憐雪便默默做起煎餅來。
今日來的人大多都是昨日的老客,吃了一次上癮,今日便來再排一次。也有昨日沒吃上的,今日早早就來,生怕又是明日請早。
如此一來,攤位前的人就比昨日要多。
這一熱鬧起來,就有不知道的行人過來張望,小攤子一下子便顯得人聲鼎沸,生意好得不行。
沈憐雪額頭都出了汗,但她手很穩,每一步都不亂做,緊張之餘卻不慌張,把每一張餅都做到最好。
等煎餅的時候,客人們也相互聊天,就有一個南邊來的漢子說:“說起來,我昨日吃了覺得味道很好,但少了些辣味。”
汴京一帶人是不怎麼吃辛辣之物的,不過在聽聞在蜀州贛州等地,因潮溼多雨,所以人多食辛辣。
其中有一道芥辣瓜兒,最近在汴京很是流行,聽聞味道特別衝,配飯配粥都很得宜。
沈如意聞言心中一動,她扭頭看母親,見母親也是若有所思,便知道她雖一直不怎麼吭聲,卻在認真聽食客的意見。
沈如意就問:“伯伯,您說的可是芥辣瓜?”
那漢子點頭:“正是,我昨日還想,若是把芥辣瓜切碎放進去,那味道指定更好。”
好味都是人們品嚐推敲出來的,沈憐雪也從不認為自己就是最好,如此聽了,心中頗有感觸,難得抬頭對他道:“多謝這位郎君,我記下了,回去若能做成,過幾日便會帶來,郎君到時可來嘗。”
她擺攤擺了兩日,這是說的最長的一句話,足見她對吃食的認真。
那漢子也沒想自己隨便一句,店家就當了真,頗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說說,到時難為你們上心。”
眾人一邊說著,一邊等著煎餅出鍋,聞著熱氣騰騰的煎餅香氣,覺得一整日都有盼頭。
沈憐雪一直忙了一個多時辰,待到辰時,已經賣得只剩二三十根油果兒,這會兒已經過了早食,要上工的行人都已開始忙碌,行人逐漸變少,煎餅攤位前也不用再等,過來便有現成煎餅。
沈憐雪這才發現自己有些餓了,她自己給自己做了一個,跟女兒坐在板凳上慢慢吃。
就在這時,一道溫和的嗓音響起:“這位施主,請問是賣什麼的?”
沈憐雪站起身,便見一個富態僧人站在攤位前,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