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文女配親閨女

第 14 章

笑眯眯問。

他長得略有些圓潤,頭上戴一頂素紗僧帽,身上的僧衣看似樸素,卻隱約有些波光流轉,似是錦緞。

沈憐雪見是僧人,並未如何放鬆,依舊緊繃地道:“是做的雞蛋煎餅,大師當不得用。”

那僧人頗有些遺憾,再三探看,最後只得敗興而去。

沈如意站在小板凳上,看著僧人離去的背影,眼睛亮得如同金烏。

她心想:“我怎麼忘了這個發財的好機會!”

————

沈如意一想起發財機會,立即就有些魂不守舍,就連吆喝都忘了,一直站在母親身邊發呆。

沈憐雪以為她累了,這會兒客人又不多,便扶著她在凳子上坐了,還把水杯放入她手中:“團團略等等,賣完咱就家去。”

“好。”沈如意下意識點頭,思緒一直沉浸在回憶裡。

她記得也是這一年這個時候,大約就在十月末十一月初的時候,朝廷頒佈新令,計於年末十二月開始,每月曾發五百度牒,且計於景祐十九年限度牒民間交易,規定交易過戶不滿一年不許出賣。①

且加附言,若家戶停塌度牒者重,則以令銷燬,不許倒賣。

這一政令,直接讓度牒市價在景祐十八年年末暴跌。

百姓想要出家為僧,必須擁有度牒,正式在祠部記名方可。若只想用空名度牒避稅,也需要度牒。因唐以來僧者眾多,富戶紛紛以度牒避稅,趙宋便出了度牒官賣政策。

其本意是限制百姓出家為僧,並增加財政收入,但多年以來,民間倒買倒賣情形氾濫,屢禁不止,富戶爭相囤積炒賣,把其當成斂財工具,坊間價格直接影響官賣,因此朝廷才出此政策。

歸其根本,這份錢朝廷想自己賺。

度牒一貫由祠部售賣,定價穩定,景祐年間價格為一百三十貫,特殊年由不算,這個價格是很穩定的。

當然,這個價格只限於景祐十九年以前,沈如意記得,到了景祐十九年末,官賣價格便升至三百貫,從此再未降落。

因度牒坊間價格起伏波動很大,低價年份朝廷官賣便受限制,因此才出此政策,是為穩定度牒價格。

然而此政令一出,手中積壓多年的富戶便有些著急,紛紛出手賤賣,坊間度牒價格立即崩塌,從一百一十貫每張暴跌至八十貫,沒過幾日,就有囤積大量度牒者以二十千賤賣。

不過坊間炒賣度牒者本就高買高賣,大抵已經賺得本滿缽滿,如此低價清出,倒也並未引起尋常百姓動盪。

度牒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本身就不是必須。

朝廷大抵也未想到,本意是穩定度牒價格,可政令卻引起了劇烈的市場震盪,所以過了十一月,這條新政到底沒有實行,直接宣榜作廢。

因此,坊市間度牒價格再度迴轉,從二十貫升至一百二十貫,依舊比往年的價格要低。

但這一買一賣,中間差價便有一百貫。

沈如意之所以會知道這個,是她曾經跟隨師父遊歷,偶遇一瀟灑書生,他道當時只看價低便買入兩張,卻沒想到反手便賺了兩百貫,生活一下子便富裕起來。

人氣小說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