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
後家道中落,父親故去,被族人搶佔了家財。
母親氣得一病不起,為了生活,那姑娘不得不到畫舫彈琵琶賣藝換錢給母親治病。
哪曾想,遇到了俞修,丟了命。
經京兆府尹微壓交涉,俞修承諾一定負擔那婦人的醫藥費,負責她的後半生,對那姑娘也厚葬。
好不容易抓他個現行,沈淵怎麼可能放過他。
不依不饒,說俞修仗勢欺人,姦汙民女,害人性命。
沈淵還私下讓人找了些之前在俞修手裡吃過虧的人,混在圍觀人群裡煽風點火,說俞修是慣犯,引得百姓對俞修指指點點,破口大罵。
最後沈淵站了出來,說既然京兆府不想管,那他大理寺為了維護律法公正,也絕不會因為俞修是忠勇公府的公子,就怕了權貴不敢受理。
最後直接讓人抓了俞修,堵了嘴,帶回了大理寺,關了起來。
人群一陣拍手叫好。
洋洋灑灑寫了一個摺子,講述那女子身世何其不幸,本已帶著寡母艱難度日,俞修還不幹人事,害人性命,京兆府顧著忠勇公府的面子,想息事寧人,激起民憤,求陛下重處。
承元帝本就不滿上次因俞修鬧事拖累秦屹被御史彈劾一事,此次既然被沈淵抓到了現行,承元帝正好發作,給秦屹出口氣。
京兆府尹瀆職,斷案不公,激起民憤,直接撤職,發配地方為官。
比罰不可謂不重,相當於斷了安王在京都的一隻手。
俞修屢教不改,罪大惡極,姦汙民女,過失致人死亡,遊街,杖八十,徒七年。
忠勇公治家不嚴,縱容家人,罰銀萬兩,被承元帝在朝堂上當眾斥責。
罰得不多,可是一個治家不嚴的名聲是傳出去了,忠勇公府在京都權貴圈子裡,也算是丟盡了臉面,其後婚嫁之事都受影響。
承元帝對忠勇公的斥責,可一點兒也沒顧及皇后的顏面。
皇后在後宮怒急攻心,暈了過去,狠狠恨上了沈淵。
貼身的徐嬤嬤替皇后又是拍又是順氣,瞧著皇后焦急的臉色,嚴中算計一閃,給皇后出了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