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聖上誕辰日,乃萬壽節,天下諸州鹹令宴樂,休假叄日,大赦天下,朝野同歡,與民同樂。
&esp;&esp;帝宴百官於長樂宮,大陳歌樂,傾城縱觀,百官朝賀。
&esp;&esp;殿內金碧輝煌,燭光搖曳,映照出一片繁華盛景。朱柱盤龍,金紋熠熠,宮燈高懸,寶石璀璨,光華四溢。殿前的白玉臺階寬闊平整,每級皆雕龍鳳之紋,象徵著皇權至高無上。
&esp;&esp;大殿正中央,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面含笑意,目光環視群臣,威儀凜然,尊貴無比。太后坐於帝右,身披鳳袍,頭戴金冠,雖年逾六旬,卻風姿不減,雍容華貴,氣度非凡。皇后居帝左,儀態端莊,面含淺笑,鳳儀天成,威儀自顯。二人皆顯皇家之尊貴,與皇帝共坐,儼然一幅盛世太平之象。
&esp;&esp;宮妃及親眷分坐於皇后和太后兩側,丞相與親王及外國使節坐於殿上,群僚和外使隨員坐於殿外兩廊。
&esp;&esp;劉妃坐在皇后下首,與其子叄皇子同席。顧貴妃則是坐於太后側,與五皇子同席。而其身後的臣子親王,也是分為叄皇子一派,五皇子一派,分別落座,光是座位佈局就耐人尋味。
&esp;&esp;五皇子眉目英挺,神情沉穩,目光如炬,隱隱透出一股凌厲之氣;叄皇子則面帶笑意,舉止從容,目光溫和,卻暗藏鋒芒。兩人雖未言語,但彼此間的目光交匯,已隱隱透出幾分劍拔弩張之意。
&esp;&esp;宋家自然是坐在五皇子一側,對於這種宮宴,宋昱早已看透,在這繁華盛景之下,暗流湧動,權力的角逐正悄然展開。叄皇子與五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太后、皇后之間的微妙關係,皆在這賀壽的繁華表象下隱隱浮現。
&esp;&esp;不如當個旁觀者,少言慎語,審時度勢。
&esp;&esp;宴會繼續進行,樂聲悠揚,舞姬翩躚,群臣舉杯共賀,殿內一片歡聲笑語。
&esp;&esp;到了群臣獻禮的環節,五皇子率先出列,他開啟玉匣,匣中赫然是一尊晶瑩剔透的玉雕,雕的是一條盤龍,龍身蜿蜒,鱗片清晰可見,龍眼鑲嵌著兩顆紅寶石,熠熠生輝。玉雕下方刻著一行小字:“龍騰四海,福澤天下”。
&esp;&esp;“兒臣謹以此玉龍雕,恭祝父皇萬壽無疆。願我大梁國運昌隆,江山永固,四海昇平。父皇如龍在天,威震四方,兒臣雖才疏學淺,然一片赤誠,願以此微薄之物,表兒臣對父皇的敬仰與祝福。”
&esp;&esp;此物乃南陽玉雕大師親手所制,雕工精湛,玉質溫潤,龍形栩栩如生,騰雲駕霧,氣勢非凡。
&esp;&esp;太后微微頷首,眸中掠過一抹讚許之色,只聽緩緩道:“五皇子有心了,此玉雕寓意深遠,正是我大梁國運昌隆之兆。”其言雖輕,卻字字千鈞,滿含深意。殿內群臣聞言,皆肅然起敬,紛紛附和,讚頌之聲不絕於耳。
&esp;&esp;皇帝看著玉雕,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點頭道:“此物甚好,朕心甚慰。”
&esp;&esp;顧貴妃聞此言,喜形於色。
&esp;&esp;這邊皇后與叄皇子目光交匯,目光深遠,似有深意。叄皇子心領神會,他緩步上前,手中捧著一隻古樸的木盒,盒上雕刻著祥雲紋路,顯得低調而神秘。他恭敬行禮,聲音溫潤:“兒臣恭祝父皇福壽安康,父皇如日之升,光照四方;如月之恆,輝映萬世,特獻此物。”言畢,雙手將木盒呈上,神色恭敬且從容。
&esp;&esp;殿內眾人目光齊聚,皆好奇盒中何物。皇帝微微頷首,示意內侍接過木盒,緩緩開啟。
&esp;&esp;盒中竟是一卷古老的竹簡,竹簡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古文,字跡蒼勁有力。五皇子雙手作揖,恭敬道:“此乃上古聖賢所著的《治國策》,兒臣費盡心力,尋得此物,願獻於父皇,助我大梁江山永固。”
&esp;&esp;群臣聞言,皆露出驚訝之色。皇帝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緩緩道:“五皇子有心了,此物珍貴無比,正是治國安邦之寶。”
&esp;&esp;五皇子見狀,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不悅,但很快恢復如常。他微微一笑,道:“皇兄果然心思細膩,竟能尋得如此寶物,弟弟佩服。”
&esp;&esp;叄皇子淡然一笑,目光溫和卻暗藏鋒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