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
- 關於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 陳洛穿越到大乾皇朝,成為了當朝禮部侍郎陳敬南的公子,本以為可以快活的當個官二代,就此躺平,卻發現此時已身在獄中。原來陳敬南被人陷害,成為了刺殺六皇子云弈的重犯,三日後全家流放嶺南。剛穿越,一天福沒享,陳洛心說我招誰惹誰了?等等……我的穿越者福利竟然是個隨身空間?這空間裡還有一座完整的現代化城市?
- 煙波

宋州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河南商丘市,此地東距徐州四百里,西至洛陽六百里,地勢平坦,境內河流縱橫。
宋州自古以來被稱作“江淮屏障”,為兵家必爭之地。
大運河與淮河眾多支流在境內縱橫捭闔,水運發達,引得各地商賈雲集於此,使得宋州成為了大唐帝國的一線城市。
宋州治所被稱作“宋城”的原因,就是它在春秋時期乃是宋國的國都,因此得名“宋城”。
提起“宋城”這個名字,也許後人不太熟悉,但在安史之亂時期,這座城池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那就是“睢陽保衛戰”。
原因無他,因為宋州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睢陽郡”。
在原來的歷史中,唐肅宗至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57年,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
叛軍為了南下江淮,派遣大將尹子奇率領十三萬兵馬從洛陽殺奔宋州,意圖攻下這座重鎮,直撲徐州與揚州,進而劍指江南。
此時,大唐皇帝李亨已經拋棄了混亂的州名,改用“郡”來稱呼各地,而宋州也被改為睢陽郡,各州刺史全部改稱“太守”。
擔任睢陽太守的許遠面對聲勢浩大的叛軍驚恐不已,急忙派人去向屯兵雍丘的“汴州防禦使”張巡求救。
此時,張巡手裡只有三千兵馬,而睢陽城內的守軍僅有四千,兩軍加起來也不過只有七千人。
但張巡深知,一旦被叛軍攻佔了睢陽這座軍事重鎮,叛軍就會長驅直入,將鐵騎踏入江南境內。
於是,張巡毫不猶豫的率部趕往睢陽,協助睢陽太守許遠守城,阻擋叛軍南下。
隨後,十三萬叛軍兵臨城下,將睢陽層層包圍。
於是,中華歷史上空前慘烈的“睢陽保衛戰”拉開帷幕。
叛軍於正月底圍困睢陽,雙方鏖戰至夏天,城內糧食告罄,僅剩的五千守軍食不果腹,每日飢腸轆轆,而周圍的唐軍卻都作壁上觀,見死不救。
一心報國的張巡下令堅守不退,哪怕戰至最後一人!
為了解決缺糧的困境,張巡親手殺死了自己新納不過倆月的小妾,混合著馬肉煮熟,讓麾下的將士填飽肚子。
張巡的行為彷彿開啟了潘多拉魔盒,於是許多同僚開始效仿,睢陽太守許遠一口氣殺了二十多名年老體衰的家奴,將他們的肉混合著馬肉煮熟,充作軍糧。
在填飽了肚子之後,唐軍戰鬥力大增,繼續固守睢陽,與叛軍血戰到底,猶如一道鐵閘阻擋著叛軍的南侵。
睢陽城被叛軍圍的水洩不通,外面的糧食進不來,捱餓的不止守軍,還有城內的四萬百姓。
家家戶戶的存糧被吃光之後,百姓們開始吃狗、貓等各種家禽,吃樹皮、樹葉、樹根,捕捉老鼠、鳥雀充飢,到最後吃的城內光禿禿一片,毫無生機。
在長期的飢餓下,大量的百姓餓死街頭,或者被餓的奄奄一息,在家中等死。
反正這些百姓早晚都會被餓死,於是張巡下達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命令——“殺百姓以充軍糧”。
餓死在街頭的屍體會被守軍吃掉,但這些屍體大部分都已經餓的皮包骨頭,身上剝不下來幾斤肉,很難維持守軍的口糧。
於是,守軍開始屠殺那些瀕死的百姓,趁著他們身上還有肉的時候殺掉,以充軍糧。
根據《新唐書》記載,睢陽保衛戰時期,被守軍吃掉的百姓多達三萬。
在叛軍攻破睢陽之後,曾經擁有四萬人口的睢陽城只剩下四百多名倖存者,一個個宛如行屍走肉。
根據後來的考古發現,歷史研究者在商丘古城發現了大量被烹煮過的骸骨,也印證了史書的記載,昭示了“睢陽保衛戰”的慘烈。
在睢陽城被叛軍攻陷之後,張巡、許遠、雷萬春、南霽雲盡皆被俘,但這些人沒有一個投降的,全部為了大唐殉節,將“忠臣”兩個字詮釋到底。
睢陽之戰結束後,唐朝的許多官員並不認同張巡的功績,認為他為了個人的名聲,寧死不肯放棄睢陽,甚至食人飽腹,不應該褒獎這種野蠻行為,因此李亨便將睢陽保衛戰刻意淡化。
直到李亨後期,經過無數次朝議之後,滿朝文武認為張巡功大於過,雖然他的堅守導致三萬百姓罹難,但也阻止了叛軍的鐵蹄蹂躪江南。
於是,李亨追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贈“鄧國公”之爵,由其子承襲。
張巡的功過留在了歷史上,任由後人評述,但他領導的睢陽保衛戰確實極大的重創了叛軍的實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