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宋頊給出的理由是,他一生都在侍奉先主,將所有心力都給了先主,如今先主故去,他這個舊臣,身體大不如前,不想再侍奉新主,特請辭官歸鄉,清閒度日,終身不過問朝中之事。
猛地一聽,這個理由,其實很中肯。
但仔細想來,卻有些問題。
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代更迭,勢必會有朝臣的更迭。
前朝的重臣,未必能在新朝立足。
因此為了身家性命,在朝代更迭後,會有很大一部分人,卸去原先職位,褪去一身官職,遠離朝野。
但這樣的情況,有可能發生在其他小國,也有可能發生在百年前的東陵,但絕不可能發生在三年前的東陵。
因為宮變重整後的第一時間,謝臨珩就擬了旨意,昭告所有朝臣:
凡是真心實意留在東陵朝堂造福百姓的,他決不會因為他們前朝元老的身份而提防他們,反而會更加器重他們。
就算是前朝未受重視的低品級官員,只要他們一心為民,一心為東陵,他全都欣然接納。
用謝臨珩的原話來說,只要他們能力夠,衷心夠,升官加爵自是不在話下。
謝臨珩從未想過推翻前朝的統治,從他掌權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延續前朝統治的基礎上,將東陵重現曾經的海清河晏、盛世繁榮。
所以那個時候,身居太傅之位的宋頊,決然辭官,很是引謝臨珩懷疑。
但他私下讓人查了宋家。
什麼都沒查出來。
宋頊不貪汙受賄,也不以權謀私利,做事亦是堂堂正正,沒有半分叛國的證據與徵兆。
久而久之,哪怕謝臨珩心存疑惑,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他也只能將此事擱置。
只是懷疑的種子已經種下,在之後每每提及沒有挖出來的叛國餘孽時,他都會無意識想到宋家。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北境進犯,他會著重讓人查宋家的原因。
將盒子中的書信以及前丞相餘孽通敵北境的信物一一看完,謝臨珩合上木盒,對一旁的墨九說:
“去下令,將宋頊壓入大理寺,即刻審問。”
墨九應聲,正在退下。
謝臨珩眯了眯眼,又道:
“把訊息瞞下來,不準往外透漏任何風聲。”
“尤其,是宋今硯那邊。”
他倒要看看,這次通敵的,到底是他宋頊的親兒子,還是另有其人。
墨九怔了下。
什麼都沒說,立刻點頭。
墨九離開後,謝臨珩看向楚淮敘,又問:
“宋今硯查了嗎?有沒有問題?”
楚淮敘搖頭,“微臣無能,還未查到,但就目前的調查來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謝臨珩意味深長地扯了下唇角。
眼睫輕抬間,冷肆殺意一閃而過。
“若無任何人叛國,那北境還能是憑空得了我們東陵的城防圖?”
沈知樾亦是怎麼也想不通。
手中的扇子搖的呼啦響。
楚淮敘看了眼謝臨珩,頓了頓,提議道:
“殿下,不如微臣換個角度繼續去查?”
楚淮敘心思細膩,他能看出來,謝臨珩目前最懷疑的,就是宋今硯。
雖然他再三查過宋今硯,暫時沒有發現問題,但城防圖洩露是事實,正如儲君所說,總不可能是北境憑空得了城防圖,其中奸細,不管他藏的多深,都必須要揪出來。
謝臨珩沉默片刻,說:
“這件事,孤安排其他人去做,淮敘,你先去做另一件事。”
一刻鐘後。
楚淮敘領命,離開私宅。
他走後,沈知樾湊到謝臨珩身旁。
搖著摺扇,問他:
“我說殿下,你如此懷疑宋今硯,宋家和楚家是遠房表親,就一點都不懷疑楚淮敘嗎?”
這個問題,謝臨珩沒直接回。
而是看向他,輕飄飄反問:
“你和楚大人往來那麼密切,推心又置腹,怎麼不見你懷疑楚家?”
沈知樾被他問的一噎,“事情怎能這麼一概而論?”
謝臨珩收回視線,不再看他。
漆黑的眸掃了眼旁邊的木盒,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而且,單說楚家的能力與忠心,就比宋家高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