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佈置了發電機和照明裝置,讓橋頭附近的一段橋面亮如白晝,還安排了起碼一個排的警戒力量,有兩架探照燈輪流對著橋面來回掃描,不留一點死角,而守橋部隊手裡不但有五六挺機槍,甚至還有兩具60毫米的迫擊炮。
好在夏沫身懷系統,穿越區區一座滾弄大橋自然不在話下,很快順利抵達了北橋頭。
滾弄大橋還是華夏幾年前援建的,這是一座斜拉橋,南北各自澆築了兩座承重的橋塔,橋樑的主樑是用許多拉索直接拉在橋塔上的。
北橋頭這邊同樣是重兵防守,夏沫利用系統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邊的橋塔下面,已經埋設了大量的炸藥,只要同盟軍方面一聲令下,這座滾弄大橋將就此成為歷史。
夏沫摸進了滾弄北鎮,這邊建築物損壞的程度比起南鎮那邊要大得多,基本上都是被政府軍用重炮和飛機轟炸的。
街邊的房屋大多已經殘破不堪,堅固的磚石牆體上也早已千瘡百孔,上面滿是密密麻麻的彈孔,宛如一張張黑洞洞的嘴,在無聲地發出控訴。有的房屋被炸得只剩下半截框架,斷裂的橫樑突兀地橫在半空中,彷彿隨時都會跌落下來。
曾經堅固的鐵門現在已經扭曲變形,像是巨獸折斷的獠牙,無力地耷拉著。
街頭好幾輛汽車已經被燒得只剩下車架,車門嚴重扭曲變形,車玻璃的碎片灑落在車身四周,車胎早已燒為焦炭,還在微微地冒著青煙,散發著刺鼻的氣味。
路邊的一些樹木早就被燒焦了,光禿禿的枝幹扭曲著伸向天空,像是一雙雙求救的手。
瀰漫在空中的硝煙味道尚未散盡,混合著屍體的腐臭和木頭燃燒後的焦糊味,讓人聞之慾嘔。風穿過廢墟間的罅隙,發出淒厲的聲響,彷彿是這座城鎮在低聲啜泣。
夏沫躲在一幢被掀掉屋頂的民房的角落裡,透過系統使用上帝視角觀察著滾弄北鎮這一側同盟軍的佈防情況。
和南邊的蒲55師不同,同盟軍除了北橋頭以外,只在沿江的關鍵位置佈置了少量的觀察哨,他們的大部隊駐紮在距離北橋頭三公里以外的一座山頭的反斜面上,這是為了躲避軍政府手中的重炮轟炸。
北橋頭守衛部隊中軍銜最高的是一名連長,夏沫對著他使用了模擬技能,仔細瞭解了一下同盟軍的組織架構。
同盟軍的手裡基本上沒有重武器,211旅的戰士大多都是輕步兵。士兵身上草綠色的軍服模仿自華夏解放軍曾經的87式夏季作訓服,戰士的身上同樣配備仿製的五六胸掛以及五六式衝鋒槍,也裝備有少量的八一式自動步槍。可以說,除了沒有帽徽和領章,這支部隊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華夏解放軍的翻版。
更讓夏沫驚奇的是,同盟軍居然也採用了少有的政治建軍模式,在隊伍裡面配備了政委,這簡直就是華夏解放軍的翻版,難怪他們的戰鬥力這麼強。
同盟軍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政黨——蒲甘民族正義黨。因為曾經吃過部隊譁變的虧,彭德韌現在學乖了,他摒棄了彭家生時代家族軍隊的模式,改成了政治建軍,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基本原則,強調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這樣的做法使得現在的同盟軍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堅定性。
政治建軍模式不僅加強了果敢同盟軍內部的紀律性,提升了他們的忠誠度,還賦予了他們更廣泛的支援和信仰。畢竟跟以金錢為主導的私人武裝相比,基於信仰和思想的軍隊更加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