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武俠小說中人物紛爭的開始,而這個盟會也是類似。
管仲的計劃是這樣:“先試探清楚有哪些國家反對,然後一個一個解決,從而基本上統一他們的認識,那就是中原盟主的位子是齊桓公的。”
原本春種開始的季節,各個諸侯聽到小道訊息說齊桓公要召開盟會,議論紛紛,各有各的打算,也有些想趁這個機會坐一把第一的寶座。
巧妙的選題
華麗的外表
召開武林大會需要有一個主題讓武林人士響應,比如共同剷除什麼邪教之類的,才可以順理成章地發帖子召集相關人士參加,如果是一個很爛的主題,比如慶祝光棍節什麼的,就沒有人來參加,沒有人來參加大會就等於無效的殺蟲劑。
雖然大會的主題往往有些虛,多數人是想趁這個機會坐武林盟主這個位子,號令天下,但“食人花”如果沒有一個虛偽的“外表”吸引人,怎麼能吃到食物呢,美麗外表的誘惑下往往有許多蟲子冒險去做“花下鬼”。
春秋時期,諸侯召開盟會也是這樣,需要這麼一個“外表”,一個主題,是為了什麼事宜才舉行,才能發帖子通知相關國家參加,不相關的國家就可來可不來。
發帖的物件又大多是以大國為重點,就像武林大會只要大門派到齊,小門派來不來都不是很重要。從正規性角度來看,諸侯國之間的盟會按理說要比武林大會神聖,就像現在的國際會議一樣簽定什麼條約或者締約,而且它有一個特殊的儀式就是要發誓。即使是如此神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