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歷史,很難說清,有些東西並沒有記載與傳承下來,葉凡想到了很多,故此選擇了“鼎”。
先秦時期,諸多聖皇與古帝曾在泰山封禪,包括了伏羲、神農、黃帝等七十二位上古的帝王。如今在葉凡看來,有著太多的神秘,從他自己的經歷來推想,不難發現,上古的中國籠罩了無盡的迷霧。
古中國似乎存在著一段極其神秘的時期,那段歲月湮滅在了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從種種蛛絲馬跡能夠覺察到一些情況,上古先民似掌握有非凡的力量。
而“鼎”作為那個時期傳承下來的最為神秘的器物,自然被葉凡格外看重,貫穿了古中國史的最為重要的聖器,理所當然的被他選擇為“重器”。
對於這個選擇,葉凡信心十足,這是古中國的結晶,作為他的第一個“器”與“根基”,最適合不過。
鼎也有多種形態,最負盛名的是三足圓鼎與四足方鼎,到底選擇哪一種?葉凡再次細細思量起來。
“三足兩耳的圓鼎出現的更早……”他心中漸漸有了決定。
除了更早這個緣故外,還有其他原因,以他目前修士的身份來思考,覺得三足圓鼎包含了某些莫名的道理。
三足要比四足穩固,是一種最穩定的形態,而圓比方蘊含的道與義更廣更深。
三足,穩、堅、定、固!
圓,代表了天地宇宙星辰,傳說盤古開天地,就是破開了一個圓,打碎了一個球形空間,是混沌初始的演化過程,圓代表了本源。
“沒錯,就選三足圓鼎!”經過認真的考慮與思量後,葉凡做出了這個重要的決定。
想要將原始“神紋”錘鍊成器,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首先要確定“器”的形態,牢牢的烙印在心海中,今後以它為參照物進行錘鍊,不容有一絲瑕疵。
葉凡手握菩提子,沉浸到一種空靈的境界,在心中刻圖,以神識模擬出十九道“神紋”,然後開始錘鍊它們,先在心海中定型。
經過不懈的努力,十九道“神紋”熔化,最終凝聚成一個豆粒大的金色小鼎,燦燦生輝,非常完美。
但是,葉凡卻不甚滿意,他總覺得還差了點什麼,形態完美,但缺少道韻。
“是了,還缺少鼎耳。”
葉凡再次開始錘鍊,豆粒大的金色小鼎,慢慢被錘鍊出一對鼎耳。
當這尊金色的小鼎在他心中祭成的剎那,葉凡頓時感覺到了一股自然的韻味,他覺得相當的滿意,忍不住自語道:“一尊鼎,兩個耳,三隻足。是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葉凡越看越感覺滿意,豆粒大的金色小鼎,在他眼中越發的玄奧起來,最後一下子佔據滿了他的心海,變得古樸而又大氣與自然。
“是了,就是它!”
葉凡定型完畢,三足圓鼎永遠的刻印在了他的心間,在今後他便將開始在苦海中錘鍊出這樣一尊真實的“鼎”。
“貫穿了整部中國古史的最為神秘的器物……”葉凡心中充滿了期待。[ ]百度搜尋“”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