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的命中點在“馬爾巴羅”號中部,很有可能擊中了位於煙囪後面的中央炮塔。雖然瞭望員確信擊穿了“馬爾巴羅”號的裝甲,穿甲彈在艦體內爆炸,但是沒有更加直接的證據表明,這枚穿甲彈摧毀了“馬爾巴羅”號的中央炮塔,因為短短几分鐘之後,“馬爾巴羅”號的中央炮塔就再次開火了。只是,這次命中的意義絕對不容低估,甚至可以看成是擊沉“馬爾巴羅”號的前奏。
在此期間,跟隨在“奧古斯塔皇后”號後面的“卡爾親王”號、“威廉皇儲”號與“威廉大帝”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卡爾親王”號的主瞄準儀被打壞,只能使用備用瞄準儀。“威廉皇儲”號的二號煙囪被打出了一個巨大的窟窿,導致鍋爐排出的廢氣無法有效排放。“威廉大帝”號則捱了兩枚三百零五毫米穿甲彈,損失了尾部炮塔,艦尾也被炸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只是,這三艘戰艦的損傷都不算嚴重。
當時,“德塞利茨”號也捱了第二枚穿甲彈,命中點在尾部艦橋與二號煙囪之間,也就是存放救生艇的地方。
打到這個時候,處境最為兇險的是位於編隊最後面的“皇太子”號。
做為帝國海軍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主力艦,“皇太子”號承載了太多的榮譽,有著二十多年的風光歷史。只是,嚴格說來,這艘戰艦並不具備改造潛力,在大戰爆發前就顯得非常落後了。如果不是“布呂歇爾”號的情況更加糟糕,被轉為訓練艦的話,“皇太子”號就會成為專業訓練艦。
在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安裝了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之後,“皇太子”號一躍成為航速高達二十六節的戰列巡洋艦。只是在其他方面,“皇太子”號的改造工作就差強人意了。比如受幹舷過低影響,“皇太子”號不但沒有加強水平裝甲,也沒有增強主裝甲帶,其裝甲厚度在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中最為薄弱,甚至比一向不太重視裝甲防護的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還要差。此外,由於艦體結構已經老化,導致很多改造工作並不徹底,比如水密隔艙的設計就沒有達到帝國海軍的標準。
可以說,“皇太子”號是帝國海軍中最弱的一艘主力艦。
與之對陣的,卻是英國皇家海軍中,艦齡最短的一艘戰列艦,即原本打算出售給奧斯曼帝國,戰爭爆發後被英國皇家海軍徵用的“愛爾蘭”號戰列艦。雖然這艘外貿型戰列艦比不上同期為皇家海軍建造的戰列艦,但是擁有戰列艦的基本效能,也配備了十門三百四十三毫米主炮,在火力上與“鐵公爵”級一致。事實上,“愛爾蘭”號就是以“喬治五世”級為藍本建造的,只是在防護與續航力上稍差一些。
半個小時之內,“皇太子”號就被擊中三次。
雖然“皇太子”號的還擊也讓對手嚐到了苦頭,由其打出的一枚三百毫米穿甲彈準確無誤的擊中了“愛爾蘭”號的司令塔,就算沒有擊穿,也導致司令塔內的艦長等多數十名官兵傷亡。但是在“愛爾蘭”號短暫停火的時候,第二縱隊的六艘戰列艦把火力全部集中到“皇太子”號上。
十點二十二分,“皇太子”號遭受了最沉重的打擊,一枚三百四十三毫米穿甲彈擊中司令塔,並且打穿了裝甲,導致司令塔內的,包括艦長與大副在內的三十多名官兵陣亡,“皇太子”號也因此喪失了指揮能力。
只是,“皇太子”號並沒撤出戰鬥。
十點半左右,在副艦橋的二副接過了指揮權,繼續指揮作戰。
“皇太子”號打得極為頑強,可是它表現得越頑強,遭到的打擊就越猛烈。
顯然,英國佬也看了出來,“皇太子”號是雷德爾艦隊裡最弱的一艘,也就是最容易被擊沉的一艘。
當然,這一點從雷德爾編排的戰鬥佇列就看得出來。
正是因為最弱,所以“皇太子”號才被安排在最後面。這樣一來,即便“皇太子”號堅持不住,必須撤出戰鬥,也不會對其他戰艦產生影響。以當時的情況,“皇太子”號在十點半左右,完全可以撤走。(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網(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