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一陣暈眩,胸口一陣疼痛,天空在他眼裡旋轉起來,他下意識地捂住胸,身子晃了晃。小喬含淚扶住他喊:“公瑾!夫君!夫君!”身後的李通、方夏也趕緊上前扶住他。
“公瑾!你要節哀!主公把大事託付給你了!請保重!”呂範跳上他的船,含淚勸道。
周瑜默默點了點頭,淚眼迷濛,望著遠方。
江水默默奔流,好象經久的嗚咽。晚霞如血,將西天染成血紅一片。波浪湧動的大江和鼓動的風〃奇〃書〃網…Q'i's'u'u'。'C'o'm〃帆都抹著如血的色彩。天地籠罩一種肅穆又悲壯的氣氛。
·27·
耿崢 著
第二十七回
領遺命孫權掌江東 受重託周瑜輔幼主
子夜,周瑜的船抵達曲阿,周瑜攜小喬直奔吳候府,哭拜在孫策靈前。吳太夫人領著孫權來見周瑜,含淚將孫策臨終前將江山託付給張昭、周瑜的話轉給周瑜,周瑜拜伏在地道:“伯符重託,公瑾豈敢不從?”然後,又拜見孫權。孫權泣道:“願公勿忘先兄遺命!”周瑜頓首泣道:“公瑾願肝腦塗地,報伯符知已之恩!”隨即又哭倒在孫策靈前……
孫策故後,年僅17歲的孫權入主吳候府,執掌江東大權。周瑜以中護軍身份留在江東曲阿,與張昭一同輔助孫權。周瑜主外,張昭主內。早在孫策帳下時,其他一些將領和官員因孫權年齡輕、職位也不高,對孫權都很不在意,而周瑜性格恢弘,善於容人,雖身為兄長、又權高位重,對孫權卻相敬如賓。現在輔助孫權,一如既往,既未象他人,前倨後恭,也未自恃資歷,前恭後倨。
此時,江東還有不少山林之地盜賊出沒,吳越夷人,雖被征服,仍蠢蠢欲動,加上孫策方薨,孫權年幼,一些士人和官吏多心緒不寧、有離異之心。周瑜與張昭商議後,即請孫權在馬上巡視曲阿軍營。他兩人一左一右跟在孫權後面,以自身的威望烘起孫權的領袖之威。許多徘徊不定計程車人見周瑜、張昭如此忠心擁戴孫權,心想孫權雖年幼,但有周瑜、張昭忠心為輔,江東基業一定穩定。而況,眾人也漸知孫權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昔日孫策在世時就很器重他,所以,漸漸也都安心了。嗣後,張昭、周瑜上表曹操,奏明朝庭,稱孫策遺命孫權執掌江東,又下移所屬郡,令所屬各郡縣各奉其職。未幾,曹操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表奏漢帝,封孫權為討虜將軍,孫策所餘的職位概由孫權繼承。江東各郡縣也紛紛上表表示服從孫權統治。於是,江東平穩如初,並沒有因孫策故去有所騷亂。
魯肅和周瑜一同到江東後,孫策、周瑜為他在曲阿造了房,正擬封他官職,恰這時,他祖母去世,便護送祖母靈柩回故鄉臨淮東城縣安葬。此後一直在東城守孝。周瑜和孫策西征廬江和黃祖時,本要約他同行,因他尚在東城而作罷。孝期滿後,他回到江東,正趕上孫策歿了,有個朋友託人捎信告訴他,說巢湖地區有一豪傑叫鄭寶,聚眾上萬,欲要幹出一番事業。而鄭寶也慕他大名,欲請他輔佐。魯肅得了信,想孫策已薨,年幼的孫權主事,不知前景如何,且孫權對他又不瞭解,便有了領母親妻兒去投靠鄭寶的念頭。恰這天周瑜來訪,知他的想法,大吃一驚,趕緊勸止,道:“子敬何其糊塗!伯符雖逝,但孫討虜聰明神武,親賢貴士,風采不亞於伯符!就是伯符也贊他多謀善斷,有俠士之風!而況,江東人傑地靈、豐饒肥美,兵精將廣,士人爭附,百姓感念孫策恩德,誓死以效,豈是鄭寶可相提並論?”
魯肅終被他說動,便留了下來。
翌日,周瑜便向孫權舉薦魯肅,稱魯肅才幹勝已十倍。孫權見周瑜如此推崇這個魯肅,就令人召魯肅來到府上相見。一見面,見魯肅容貌異常、身材魁悟,已有幾分喜愛。問魯肅天下大計。魯肅侃侃答道:“當今之勢,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愚以為,將軍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待北方為多事之秋時,便尋機滅黃祖、進伐劉表,然後據長江之險,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
一番話令孫權大喜,道:“公瑾所薦果然非凡!先生果然是英才之士!”
次日,孫權就拜魯肅為長史參軍,協助張昭處理政務,並派人賜給魯肅母親衣服幃帳,居處雜物,聲稱要讓他家和從前一樣富足。
孫權如此器重魯肅,令張昭頗為不滿,多次在孫權面前說魯肅年輕之甚,做事不穩。孫權笑道:“莫非子敬比孤還要年輕?”句話說得張昭無言以對。
自此,儘管孫策已故,但年輕的孫權親賢貴士、樂於用人、納奇錄異,又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