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顫動之聲。
“好吧!撤!”劉偕見軍心浮動,恨恨地瞪了周瑜一眼,對後面的司馬悻悻道。然後,慌忙拔轉馬頭,往回奔去。眾騎兵一窩蜂似地也拔轉馬頭跟上。一陣塵土飛揚,這一大隊騎兵象一層厚厚的烏雲一樣往遠處飄去了。
周瑜見他們離去,對魯肅道:“魯子敬果神人也!”
“沒些本事,如何使周郎傾心?”魯肅笑道。
二人一起哈哈哈大笑起來。
笑聲在原野上滾盪開去。
到了下午晡時,這支東渡的浩蕩的人馬終於抵達了長江。江邊渡口處有幾名江防軍士,是居巢縣的縣兵,李通的部下,見周瑜領人東渡,即刻加入東渡大軍。數千人馬沿江堤排開。對面,十多艘大船鼓滿風帆開了過來。走近來,但見最前面一艘樓船上,金盔金甲紅袍的孫策挺立船頭,衝周瑜親切地微笑著。他的身後站著張昭、呂範、太史慈等人。頓時,岸邊江北民眾全部歡呼開來。
船靠了岸,孫策跳下船,直奔周瑜,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處。
好一會,周瑜鬆開孫策,將在一邊的魯肅向孫策介紹道:“主公!這是臨淮東城魯肅魯子敬先生!”又介紹了魯肅的為人及剛才嚇走追兵的事。魯肅向孫策作揖行禮,孫策高興地還禮,打量魯肅道:“看著便氣度不凡!公瑾識人就如同他識音律,向無差錯!哈哈!”這時,張昭、呂範、太史慈等眾人一道上前向周瑜行禮問好。太史慈上前行禮時,孫策笑道:“公瑾!伯父及太夫人回到江東!多虧了太史慈神勇!”他告訴周瑜:昨日,他令呂範、太史慈兩人領一隊人馬潛往舒城,殺死看護周府的劉勳的郡兵,領著周瑜父母一家人到了江邊,上了候在那裡的帆船,直往江東駛去。劉勳察覺後,即令人乘快船追趕。眼看就要趕上。太史慈立在最後一隻船的船尾,張弓搭箭,一箭射中領頭軍官擱在船舷上的手掌,將那手掌活生生地釘在船舷上。然後,又一箭射斷系扯風帆的一根大繩,那風帆嘩地落下,船便橫在江中打起轉來。太史慈又喊:“這兩箭只是警告你等,如再要追趕,一併射下水中!”後面的敵船見太史慈如此神勇,哪裡還敢追趕?眼睜睜地看著呂範、太史慈的船往曲阿而去。
孫策講完,周瑜趕緊向太史慈躬身行禮致謝。太史慈趕緊還禮道:“此是末將份內之事,何須言謝!”周瑜對孫策笑道:“多虧昔日收伏太史將軍!若非此,誰來箭退追兵?”
一席話說得孫策和眾人哈哈大笑。太史慈也不好意思地咧著嘴笑了。
孫策又告訴周瑜說周伯父及太夫人均在對岸等著,須快些過江才是。周瑜點頭稱是,轉身對四周圍著的百姓喊道:“各位父老鄉親們!這位就是名震江東的孫伯符將軍!孫將軍親自來接諸位過江了!”
眾百姓全部跪下拜道:“孫將軍!小民們拜見孫將軍!”
孫策伸開雙手,做著手勢高興道:“各位請起!請起身!”待眾人起身後,孫策大聲道:“歡迎各位到江東安居樂業!我孫郎定會教我治下的百姓安康富足!各位請放心好了!”
眾百姓有的山呼萬歲,有的道:“總算有了一方樂土了!”
然後,孫策和周瑜安排眾兵士、百姓過江。因為人多,又從江東調來數十艘船。周瑜令以方才來時順序依次過江,待眾人都過了江後,方才與孫策一同上了大樓船。此時,太陽已在西邊的江濤之上濺起血紅的晚霞。一堆堆的彩雲被這霞光點燃,熊熊燃燒開來。波濤滾滾的大江,被霞光染紅,如歌如泣,充滿力量地朝江東奔流。血紅的光芒充滿悲壯,也充滿激昂。一隻只風帆鼓漲著,沐浴著落日的餘暉,象一朵朵飄動的雲。而橫渡過江的戰船在餘暉中顯得威嚴、肅穆莊重。幾隻江鷗凌空直下,撲向爐火紅的江濤中,掠過水麵,又充滿激情地飛向藍天,或者圍著風帆盤旋著、尖叫著。在它們的尖叫聲中,濃濃的暮色如蒼茫的歲月不動聲色地往江面上合圍而來,不斷地將斑瀾的及落日裡的戰船調和成朦朧的風景。
周瑜立在徐徐往江中心駛去的樓船上,看著他治理過的居巢地界,欣慰地舒出一口氣,眸子裡燃燒著紅似晚霞的火花。
“公瑾!今日過江東,與上回我倆往江東創業,心情是否相似?”站在他身邊的孫策朗朗笑道。
“比那時更多豪情!正似這萬丈霞光,滔滔大江!”周瑜笑道。
“哦?為何?”
“前番過江,固是與伯符創業,卻只是借兵助伯符一臂之力!今日過江,卻是舉家遷往江東,欲在江東追隨伯符開創不世功業!乃終身之舉!”周瑜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