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貿然出外督帥當負重任;武職如祖大壽輩為我們所用,崇禎帝必視武臣為草芥,日後明朝武將也不願為明朝效力!”而且,他進一步對皇太極解釋說:“只要明朝大臣向我們歸降,明廷必根據法律殺其一家。我國留其一身,明朝殺其一家,則降臣歸志更堅!”借刀殺人之計,陰險至極,匪夷所思。
洪承疇的家人陳應安受洪家所託,在六月初嚮明廷報告,說他家主人“義不受辱,罵賊不屈”,已經被清軍碎剮處死,但此家僕並未隨洪承疇去遼地,所以明廷仍不能確定洪承疇的生死。
崇禎帝雖是沉猜多疑之君,但為激勵臣節,鼓舞士氣,不久就下詔為洪承疇、丘民仰、曹變蛟、王廷臣等人建立祠廟。為此,他親臨致祭,當壇痛哭,如此哀榮,洪承疇這位已經降清的文臣都“生享”了。
至於所謂崇禎帝在親祭時聽到洪承疇仍舊活著就取消祭奠的說法,是日後的清朝乾隆帝為取笑洪承疇偷生怕死,故意派人在《通鑑輯覽》中偽造的。皇帝為搞宣傳造假,也只有乾隆這個附庸風雅之君有此閒情逸致。
也就是說,迄至崇禎帝臨死,他一直都認為洪承疇早已“壯烈殉國”了,是大明大大的忠臣。
清人筆記《廣陽雜記》(作者劉獻庭)記載洪承疇入北京後,從福建接其老母來京。其母見此叛降逆子,揮杖大罵:“汝來迎我,將使我成為旗下老婢嗎?我要打死你這惡人,為天下除害!”
這種記載,文人小說耳,無非是宣洩忠奸大義罷了。真實情況是,順治四年(1647年)洪老太太被洪承疇接到南京,母子歡聚。而後,老太太一身清朝貴婦裝束,乘船回閩地享福,五年後才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