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要求抗戰的真實性的。②
筆者亦有同感。的確,在當時那種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這對話是反映了全國人民堅決要求抗戰的心聲的,是具有歷史的真實性的。就說在膚施的這次會談吧,雙方也始終是開誠相見,推心置腹,是一次親切、友好和相互尊重的會晤。
在會談中,他們談了很多的問題,但談論得最多的還是民族的危機,以及如何制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問題。張學良談了他在國外的見聞,也談到了他的一些胡塗的認識,他毫不避諱地說:“前些時我到歐洲遊歷了幾個月,開闊了眼界,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但也接受了一些不好的東西,如在義大利的時候,有人對我說,你們中國英雄太多了,但應該象我們擁護墨索里尼一樣,不要互不相下。所以我一度認為義大利與德國之復興,主要是由於人民全心全意擁護領袖,使領袖有充分力量克服救國途中的障礙。我國人民若要救國,也得如此。所以我回國後,是竭誠擁護蔣介石做中國領袖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的信念動搖了,深感國民黨政府和軍隊的腐敗,靠國民黨來救中國是沒有希望的。而對墨索里尼的辦法還存在幻想,認為法西斯主義可以救中國。後經與劉鼎和李克農先生交談,才知道自己想錯了,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而思想上卻也還有一些矛盾,特將這些想法談出來,向周先生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