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色逍遙小劍仙

第44章 藍鱗鶴

如果沒有魏雲提醒的話,王坤肯定會採用第二種方式,暴力壓迫靈器內的獸魂,這樣也必然會遭到靈器的猛烈抵抗,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甚至有可能因為王坤的神識不夠強大,而遭到靈器的反噬。

判定神識強大的標準是神識的覆蓋範圍,王坤透過詢問魏家老家主才知道,煉氣修士的神識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修煉,神識都不會過五十丈,一般煉氣九層的修士神識則在十五丈到二十丈之間,王坤的神識在煉氣七層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二十八的距離,至於自己以後的神識的覆蓋範圍,王坤則因為一直沒有走出青蓮仙鎮,而沒有測試。

,!

築基修士神識則因為築基成功,神識大大提高,直接回躍升到百丈以上,躍升的標準就是煉氣九層時期神識的範圍,會直接提升大約十倍的水平,聽到這個訊息,王坤才大體的明白了,自己現在的神識應該在三百丈左右。

所以王坤在送走了魏家兩人之後,就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去嘗試一番,自己究竟提高成了什麼程度。

直到第二天天色已經大亮的時候,王坤這才頭腦恍惚的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倒頭便睡。

王坤的神識竟然已經達到驚人的接近四百丈範圍,築基修士的神識極限是五百丈的距離,王坤這才築基剛剛成功,居然就已經達到了四百丈的範圍,這不能不讓王坤驚喜萬分,回想原因的話,王坤差不多也已經估計到,是服用了兩顆凝心丹的原因了。

四百丈的神識範圍已經幾乎過了築基後期修士的神識水平了,這讓王坤十分的自信,即便是自己不用再淬鍊神識,隨著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差不多也能到達五百丈的極限距離。

自恃神識強大的王坤把偽中品靈器飛雲盤,也算比較順利的強制煉化成功,僅僅被飛雲盤摧毀了兩棵大樹,撞出一個大坑。

剛剛收復飛雲盤的王坤興致勃勃的在山裡飛翔了大半夜,徹底的體會了一把仙人的感覺,直到天色大亮的時候,這才匆匆的飛到青蓮仙鎮的城門落下,回到家中。

根據魏雲講述,御器飛行的修士,不管什麼時候在進入城牆範圍的時候都必須要降落步行穿過城門,這表示對城內修士的尊重,如果直接飛過城牆的話,那就表示看不起城內的修士,意味著宣戰。

不過在城內則一般沒有飛翔的限制,出城也可以直接飛出。除非在大型修仙聚集地,整個城區都有禁空法陣的維持,那樣,不管是什麼境界的修士,都絕對不在城區內御空了。

王坤是被鈴鐺聲再次吵醒的,這次到訪是燕四爺和趙三爺,當兩人知道王坤已經築基成功的訊息之後,無不驚奇萬分,一再追問王坤築基成功的經驗,畢竟,兩人都是煉氣九層頂峰的修士,雖然只差一步就能築基,不過沒有足夠的機緣的話,兩人依然恐怕一輩子,都要維持在煉氣修士的境界了。

早就準備好說辭的王坤自然沒有慌張,把一切原因歸功於自己僥倖得到的一枚藍玉果的頭上,再加上自己儲存的一些丹藥,這才僥倖成功,並且告知二位,自己最近準備嘗試築基丹的煉製,倘若成功之後,一定先交給二人試用。

這讓兩人大喜過望,連番感謝之後,留下少量靈草請王坤煉製,兩人這才告辭離開。

就這樣,不出十多天的時間,十多個中小家族修士全部都知道了王坤築基成功的訊息,而來請王坤煉製丹藥的修士,也無一例外的全部換成了族長或者大長老級別的築基修士。

十多個中小家族似乎形成了默契,再也沒有請王坤一次性大量的煉製丹藥,但是卻總是不停的請王坤在煉製少量丹藥,其間的用意王坤也差不多能夠猜出,他們不希望王坤離開青蓮仙鎮,畢竟修士築基以後,理論上具備了橫穿大澤群山的能力,王坤是一位標準的散修,四處遊走才是散修的性格。

王坤現在根本不急著離開,只是耐心的幫著這些中小家族煉製丹藥的同時,也開始了龍鬚丹的煉製,築基以後,修士對睡眠和吃飯的要求大大減少,王坤也就形成了晚上煉化龍鬚丹,白天幫那些中小家族煉製丹藥的作息方式。王坤徹底的足不出戶了。

當然,王坤的催生,也是在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每次催生過後,都會把還沒有催熟的靈草收起。等到了晚上沒人的時候才會再次移植出繼續催生。以便維持著自己藥園的靈草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直到一年半以後,王坤也透過大量的龍鬚丹晉級到了築基二層,王坤收到了來自五大家族中明家的邀請函,邀請本鎮所有的築基修士參加宋元明清四大家族的舉辦的為期五日的競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變身幕後蘿莉大佬,開局即無敵
變身幕後蘿莉大佬,開局即無敵
蕭思凡
仙途楚歌
仙途楚歌
公孫楚駿
成就劍道巔峰:我的丫鬟是劍仙
成就劍道巔峰:我的丫鬟是劍仙
喜歡秋
綜影視:無限貪念
綜影視:無限貪念
【孤注一擲】我本不信神佛。(cp阿才)一起【長相思】青鸞振翅,為愛而至。(cp相柳)寫【蓮花樓】門主夫人竟是那西域來的絕色小舞姬?(cp李蓮花/If番外:李相夷+李蓮花)完結【曾少年】竹馬只想要他的小青梅/浪子回頭是不是科幻片(cp楊澄)完結【我的人間煙火】他以為她會成為他最珍貴的蝶,卻不想他才是那隻無可脫身的蝶。(cp主:孟晏臣/單:宋焰)完結【漫長的季節】打架起來不要命的啞巴小狼狗X軟得要命
菜下莉禾
一悟所有
一悟所有
文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