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為反派本無敵,何須欺妹證道
- 關於我為反派本無敵,何須欺妹證道: 身為大學生的陸晨,因為通宵熬夜看小說,魂穿到詭異修真界。在這裡,他是眾人眼中的反派天驕,開局師尊就為她找來了一個生長著七竅玲瓏心的女孩兒,意欲進行挖心替換之舉。陸晨攜帶,又何需妹心證道。繫結天命帝妃,每日進行培養便可獲得饋贈。起初,陸晨只是想收養照顧一名可憐的妹妹。沒想到,養著養著。他倒先成修仙界的無上帝尊了......
- 路人皆知

雄壯威武的背景音樂繼續在播放。
漢高祖劉邦的盤點影片繼續進行著。
劉邦一生有功有過,但功始終是大於過的。
談及劉邦,就不得不說史上有名的楚漢之爭。
其實在一開始,劉邦與項羽並不是死敵,相反還是合作關係。
在抵抗暴秦時期,劉邦和項羽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推翻暴秦通知,這個時期的兩人,還在並肩作戰。
劉邦在早期,還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他拉起來的隊伍人數少,實力弱,如果選擇自己單幹,很難在亂世中生存下來。
劉邦很聰明,他投靠了項羽的伯父項梁,項梁在的時候,項羽與劉邦是沒有太多矛盾的,項梁命劉邦與項羽共同去攻打秦國都城咸陽。
由於劉邦先攻破咸陽,項羽心理上不是很舒服,再加上范增在一旁一直煽風點火,說劉邦的壞話。
這就導致項羽心中開始對劉邦心存芥蒂,多虧項伯在項羽面前為劉邦美言,才打消了項羽內心對劉邦的疑慮。
項羽在徹底滅掉秦國之後,作為合縱滅秦的盟主,天下這塊蛋糕自然由項羽來分,劉邦為此還被項羽封為漢王。
在此時其實劉邦與項羽之間還沒有翻臉,直到劉邦不滿足於留在自己的封地內,出兵佔據關中地區。
此時的項羽才徹底看出了劉邦的野心,這是項羽所不能容忍的,俗話說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何況是江山。
身為貴族的項羽,又是滅秦大軍的盟主,自然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從此劉邦成為項羽的眼中釘肉中刺,劉邦不除項羽的霸業便無法實現,所以便開始了多年的楚漢之爭。
劉邦項羽兩人的視野差距就很大。
首先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是諸侯分立制和天下一統制的路線之爭。
項羽率領諸侯反秦成功後,扶持起各諸侯國舊貴族復國,他自稱楚霸王,而不是皇帝,定位類似齊桓公之類的諸侯霸主。
但先秦時代各諸侯國之間就征伐不斷,矛盾重重,項羽扶持復國後各諸侯國仍舊矛盾不斷,項羽到處仲裁別人,得罪了一大波諸侯。
劉邦志向遠大,他是要像始皇帝嬴政一樣,建立統一的國家政權。
楚漢之爭,剛開始的時候,劉邦並不是項羽的對手,雙方的實力也不在一個等級上。
其實想想也是如此,從出身來說,項羽出身名門望族,而劉邦出身低微。
項羽手下兵多將廣,而劉邦的手下當時的確沒多少。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劉邦根本沒有與項羽對戰的實力,劉邦只要是遇到了項羽,那基本上是必敗。
還多次差點被項羽所擒,被項羽追著打,有好幾次劉邦幾乎被項羽消滅,但他就好像是打不死的小強,生命力太過頑強。
每次當劉邦快要被項羽快要消滅的時候,最後總能僥倖逃脫。並且又在短時間內,迅速召集兵馬,實現東山再起。
這其中自然也離不開項羽自己太過自大,剛愎自用,最典型的就是鴻門宴,有著絕佳的機會殺掉劉邦,可項羽就是不動手。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正是說的如此。
最佳的機會錯失了,想要再殺劉邦,也就難上加難了。
兩人性格差距也很大,項羽以殺止殺,攻破咸陽到處殺戮,當時的老百姓早已經受夠了秦朝的暴政,這樣同樣殘暴的項羽,他們自然不喜。
而劉邦攻破咸陽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做到了這一點,劉邦距離奪得天下就不遠了。
劉邦和他的後世子孫劉備是有相同之處的,那就是善於攏絡人,劉邦個人能力或許不是很突出,但是他的個人魅力還是不錯的,不然也沒有那麼多的將領願意為他效力。
他不僅重用張良陸賈等人,還能讓韓信來幫他打江山,這是項羽不具備的。
不同於劉備,劉邦更有曹阿瞞那種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心境。
從劉邦上位授權呂后殺死韓信就可以看出來。
登基後還先後消滅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讓自己的人掌握了大權。
誅殺功臣過河拆橋這種行為雖然在道義上來說卑鄙可恥,但身為帝王,這種辦法總是直接有效的。
論行軍打仗,項羽的確在行,但當帝王,還是劉邦更合適一些。
這也就註定了劉邦會成功。
劉邦在未央宮看著自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