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下這門法術的人。
“這便是三點了:
“一是豆兵大多隻請殘魂執念,並不請鬼,蓋因豆兵小而逼仄,又長時間躺著不動,殘魂本無神智,能受得了,鬼魂卻很難受得了;
“二是豆兵對於殘魂並沒有約束作用,因此才說‘請’,而不是拘,它隨時可以離開。
“三是施術者對於豆兵也沒有約束的咒法,它可以聽你的,也可以不聽。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我對我的豆兵都十分敬重了?”
三師兄笑著對他說道。
“知道了。”
“你須知曉,殘魂不是鬼,哪怕靠著執念儲存相對完整的,也難以聽懂人言,只能感受到感情品性。因此哪怕殘魂都是逗留世間不願離去的,你若想把它們請進豆兵中,也得用心與之相交。”
三師兄很是輕鬆的說著這件極難的事情:
“因此古往今來,修習刻豆成兵者,手下豆兵大多和自己性情相合:你若是個殺戮無道的,便得去找那些暴躁嗜血的殘魂,你若是個君子,也得去找那些正義有堅守的殘魂,才能與他們心念相合,讓他們自願追隨你,做你的豆兵。”
“若是中間轉了性呢?”林覺問道。
“有這樣的例子。年輕時一身正氣,憂心家國天下,因此引得同樣為家國而死的殘魂自願追隨依附,年紀大了,掌握了權力,人就變了,變成了以前年輕的自己對付的那種人。殘魂感應到這種變化,自然離去,祭煉半生的豆兵便也沒了用處。”
“真奇妙……”
林覺由衷的感嘆著道。
“豆兵的殘魂最好是自己找,下個月我們就要啟程出發,去鳴啁山開大會了,如果路上有緣能夠遇得到,自然是好,遇不到也沒關係。”
三師兄很和氣的對他說道:
“我知道一個好漢坡,幾十年前,有位名聲極好的大人物被奸佞陷害,判了死刑,江湖不少俠客僅是聽聞,為了一腔義氣,便半路去劫,血戰兩個時辰沒有一人後退,全都死在那裡。死也不甘,化作殘念,不肯離去,又沒有去處。你若也有幾分俠氣,可以試試在那裡去請。”
“知道了。”
林覺本來還想趕在齋醮之前擁有一位豆兵,到時候遇到什麼也好有些底氣,看來是不太可能了。
而看著自己這位高大威猛的甲士卻不能動彈,真是有些心急。
想到三師兄的豆兵,就更心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