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稍微提一點建議。聽說他會在夏天開機,我剛好有時間,應該去探探班。”
回答完這個問題,陳奇示意結束。
哥倫比亞準備了車,二人要去一家報紙做專訪。
烏瑪瑟曼坐在車裡,忽道:“你不喜歡那個貝託魯奇”
“誰說的我可喜歡了。”
“我已經很瞭解你了,你肯定不喜歡他。”
烏瑪瑟曼壓低聲音,道:“其實我看過他的片子,那部《巴黎最後的探戈》。”
“你幾歲看的”
“13歲吧,我看的錄影帶。”
她看著陳奇玩味的目光,毫不羞澀,大大方方道:“我又不是中國人那麼靦腆保守,我覺得很正常,不就是通篇做愛麼”
“我們不討論這個,我還是靦腆保守的。”
《巴黎最後的探戈》是1972年的片子,由馬龍白蘭度、瑪麗亞施耐德主演,一個48歲,一個19歲。
講兩個陌生人偶遇,然後莫名其妙的在只有一張床墊的公寓裡,像動物一樣瘋狂啪啪啪,各種嚎叫、怪癖、虐待……說是表達了迷茫、反思、苦悶、孤獨。
貝託魯奇還拍過《偷香》,麗芙泰勒主演,裸了。還有《戲夢巴黎》,伊娃格林主演,尺度更大。藝術嘛!
歐洲的很多導演都是嘚兒逼,認為裸體才叫藝術,不裸就不藝術,必須得透過性愛來表達情感。而真正的大師,從來不靠賣肉博眼球。
…………
第二日,《小甜心》的評論出來了。
陳奇能買通聖丹斯的記者,卻買不通全美的主流媒體,哥倫比亞也不行。
“讓人非常難忘的一部電影,未成年的女孩為了給姐姐復仇,面對三個年富力強的男人,獨自策劃了一場虐殺。年齡和力量上的對比,讓過程變得驚心動魄。”
“這是我幾個月來看得最痛快的一部片!太多太多的電影遮遮掩掩,溫溫吞吞,像《小甜心》這樣爽快粗暴簡直太棒了!”
“變態的導演,毫無邏輯的故事,弱智般的對手,誇張的女主角——是我今年看過的最難看的電影!”
“不要相信那個中國人的鬼話!《小甜心》就是一部b級血漿片,根本沒有什麼覺醒和獨立!”
“烏瑪瑟曼令人驚喜!”
“一部粗糙的、謊話連篇的半成品!”
有褒有貶,引起了一定的討論和爭議,又促使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總體來說,反響比陳奇預想的要好一些,等上映七天的成績出來,拿了400多萬票房。
他和哥倫比亞都鬆了口氣,最終落腳點大概在1000萬出頭。
國內片方分賬,30%而已。
美國的院線卻是弱勢一方,分賬方式很複雜,平均而言,片方能拿到50%左右的票房分賬。按1000萬計算,除掉哥倫比亞的代理費,陳奇能拿300多萬美元。
而對這種片子來說,錄影帶才是大頭。
(今天冇了,明天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