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嫁首輔,錦鯉甜妻旺全家

第116章 逃難路上(十六)

蕭家人原本以為又要有一場硬仗要打了,但沒想到關鍵時刻碰見了好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了。 他們也就避免了一場衝突和消耗,又能踏踏實實趕路了。 不過蕭鶴川很好奇,這回來的人是誰,他上輩子在朝廷待了那麼多年,京都的官員顯貴,他都能叫出個名字來。 他們走在前面沒多久,這隊人馬便跟了上來,兩輛馬車也在其中。 而那十幾個刁民則是被繩子綁著手串成了一串,被騎馬的侍衛們溜著,準備帶去當地縣衙聽候發落。 兩輛馬車走在前面,一前一後的,第一輛路過蕭鶴川的時候,剛好起了風把馬車簾子撩了起來,也讓他看見了馬車之中的人,雖然只有短暫的一眼外加一個冷峻的側臉,他也認出了這位的身份。 居然是他? 而後面的一輛馬車,隱隱約約從裡面透出一絲淡淡的清香,是女兒家身上散發出來的,還能隱約聽見裡面傳來女子說話交談的聲音。 也就是說這第二輛馬車坐的是姑娘,也是從京都來的,應該是哪家的大家閨秀。 蕭鶴川透過那人的身份,也大抵猜到了這姑娘的身份,畢竟上輩子這位的身邊,唯有一人而已。 而姜歲也在猜測這馬車裡的人是誰,她也知道這馬車的主人不是一般人,但沒辦法,她雖然是穿書的,在不知道名字的前提下,她也不是神仙,能靠猜就把別人身份猜出來的。 …… 有人專門在官道上做了肅清,剩下的路程就很順利了,再也沒有沿路打劫的刁民了。 而且,往前走,那些城鎮的城門不再是大門緊閉,而是每個城門口都設有了粥棚,已經有不少難民逗留了下來,雖然不讓他們進城,但是也有東西吃。 一日兩次的施粥,一人一碗稀粥外加一個窩窩頭或者饅頭啥的,餓不死就行。 果然是有人出手幹實事了,不然後面的路也不會這麼順遂。 蕭家人花了六天的時間,終於到了濟州府的地界,到了這邊連官道都變得寬闊起來,道路四通八達的,難民減少了許多,大部分已經到了濟州都城門下。 遠遠的看過去,能看見濟州府都城的威嚴和磅礴,城牆上面插著的旗幟隨風飄揚著,讓人不禁感慨大城市帶給人的視覺衝擊就是不一樣,小地方來的都起雞皮疙瘩了。 但是濟州城門樓下,已經搭建起了一大片的難民庇護所,全是用灰色的油布搭建起來的,遠遠的看過去像個軍營一樣,至少容納了大幾千人。 城門口的確有人在施粥,是官府的人,也有城裡的善人們自行出糧施粥的。 “終於到了,咱們能順利進城嗎?”蕭母看著這濟州城門,語氣裡都是心酸,這一路上走來是真不容易啊。 難民們肯定是不能進城的,這麼多難民要是都進城了,城裡豈不是亂了? 所以,城門口除了有了粥棚以外,還有重兵把守,進出都需要文書,只有本地人能進去。 “娘,咱們一家的戶籍文書都在吧?”蕭鶴川問了一句。 他記得,難民想要進城的話,必須提供全家的戶籍文書,少一個人的都不行,有戶籍文書的進城才好登記,而且落戶的話也需要戶籍文書。 上輩子因為地震的原因,許多難民拿不出戶籍文書,只能被困在城外難民營,而有文書的想要進城也還有附加條件,也就是資產證明。 沒有一定的資產證明,你就算是進了城也是個吃不上飯沒有地方住的難民,還不如在難民營待著,至少每日還有粥喝。 他們得保證城裡百姓的生活質量,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去的。 “在的,地震前我們提前搬了出來,戶籍文書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會忘記?我好好收著呢!”蕭母回答道。 那就妥了,只要有戶籍文書就好辦,至於資產證明,他們有兩頭牛,按照濟州當地的物價算,值個二十兩銀子,再加上剩下的糧食,鍋碗瓢盆這些,都是資產證明了。 證明他們進了城也不會給城裡的百姓造成影響,畢竟有吃有喝的。 “那應該沒什麼問題,走吧!”蕭鶴川確定了這些資訊,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但是他忽略了宋娘子。 “可是我沒有戶籍文書,因為地震把家裡毀的徹底,我沒能找到我一家人的戶籍文書,我可能進不了城了。” 宋娘子滿臉的為難和憂慮。 蕭勤一聽,急了: “那咋辦?你這獨自一人帶著孩子,進不了城可不方便。” 這可真是個難題啊,眾人都不知道怎麼辦了,這一路上,宋娘子表現的十分沉穩,也沒給大傢伙添麻煩,還什麼事都搶著幹,吃東西都不敢吃多的吃好的。 宋娘子卻是笑了起來,很樂觀的說: “沒關係,我在難民營就行,反正每日有粥棚布粥,我們娘倆餓不死的,再說了,這麼多官兵守著,也沒人敢作亂,應當是安全的。 這一路得你們一家人的庇佑,我已經感激不盡了,萬不敢再麻煩你們什麼了,你們不用管我和絮絮,先進城安置吧!” 宋娘子不是個貪心的人,她很懂得知足。 “先去問問看吧,能進就進,不能進也是沒辦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