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沒有人覺得莫日根不對,畢竟十五六歲的少年已經是草原上戰士的主力,既然他被留下來那麼身份必定不一般,要知道草原上部落出兵往往都喜歡傾巢出動的,這傳統來自他們的祖先成吉思汗。
當莫日根驅趕著十萬牧民出現在阿爾塔臣達的身後時,這時候阿爾塔臣達的三萬騎兵已經和海日古交鋒,雖然數量上處於劣勢,但是戰鬥力上他們絲毫不差。
前線廝殺的慘烈不慘烈莫日根不知道,他只知道當自己站在阿爾塔臣達的行軍營地時,戰爭已經屬於自己,釜底抽薪之計很簡單,但是戰爭玩的就是出其不意,再簡單的計謀也許都是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
阿爾塔臣達倒也是一個漢子,看到勢不可為直接選擇投降,看到這樣的情況海日古倒是有些無奈,再怎麼說阿爾塔臣達也是外蒙正黃旗的副都統,想要殺掉他是不行的。
其實從莫日根出現在他們身後的時候阿爾塔臣達就已經知道,但是這時候他選擇的是儘快結束前面的戰爭,因為對於他來說海日古的一萬騎兵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惜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錯誤的,這一個小小的失誤也決定他損失之前在唐努烏梁海的一切,包括影響力、地位、財富。
看著面前的阿爾塔臣達和旁邊的莫日根,海日古多多少少有些感慨,其實選用莫日根也是海日古的一種送人情的行為。
統一整個外蒙正黃旗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功勞,現在海日古在伊凡的面前很受寵,但是他欠缺的就是資歷和功勞,海日古把功勞送出去,那麼外放的事情也就可以提上日程。
之前莫日根沒有想明白這一切,但如果現在他還不明白那麼就是白白辜負伊凡的信任,田宗秀想要阻攔莫日根接受海日古的好意也是這個原因。
一旦莫日根想明白這一點,那麼昨日田宗秀做的一切則化做無用之功,不但如此,他還因此為自己招惹到一位軍中高階將領。
另外不好的一點則是一旦莫日根外放,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成為海日古的副手或者下面的中層將領,一旦這樣,那麼田宗秀日後想要見到莫日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阿爾塔臣達,我也不殺你,之前阿剌忽失的事情只是一個意外,希望我們日後能夠一齊在主子的身邊做事,你應該不會再有叛亂之心了吧!”
說到最後海日古眼中散發出一股殺氣,這殺氣半是朝阿爾塔臣達而去,一般是朝著田宗秀過去的,不過田宗秀也不是一般人,依然面無表情的站在原地。
田宗秀的無動於衷倒是讓海日古吃一驚,此時他才開始正視起這個來自中原的漢人幕僚,雖然兩人還是敵對關係,但是最起碼海日古已經認可他的身份。
阿爾塔臣達和莫日根自然不知道兩人的蹊蹺,阿爾塔臣達很是感慨的看一眼海日古身邊的莫日根說道:“我已經五十多歲,距離服侍長生天的時日已經不遠,這些鬥爭上的事情今後我不會再參與,我願意效忠貝勒爺。”
雖然阿爾塔臣達是親王,但是在外蒙草原上就要按照外蒙草原上的規矩來辦,無謂來自滿清的爵位、無謂年齡,只要輸掉,那麼阿爾塔臣達就是心甘情願的奉伊凡為主。
當然這個心甘情願中有幾分真心實意誰也不是很清楚,最起碼看他身後那些子侄輩不忿的目光就明白想要收服這些人任重而道遠。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海日古帶著十餘萬牧民、兩萬多名俘虜前往王帳,按理說阿爾塔臣達已經投誠,那麼應該放這些牧民回去。
但是海日古知道伊凡想要什麼,他想要的是整個外蒙正黃旗的安穩,因此把十萬牧民帶回去,然後夾雜到另外已經歸順的牧民當中,這樣才能夠保證安穩。
在戰爭結束的時候,訊息已經傳遞迴王帳,當伊凡知道阿爾塔臣達被俘、十餘萬牧民整體歸順的訊息之後很高興的說了幾聲好。
海日古之前的事情可以說是一筆勾銷,如同海日古之前想的那樣,當伊凡知道莫日根的表現之後就決定把他外放。
“貝勒爺,我認為可以把這二十萬牧民分為小帳、大帳、左右王庭、王庭,小帳設定百戶長一名、大帳設定千戶長一名、左右王庭各設定一位副都統,至於軍隊則按照滿清帝國的標準來劃分,貝勒爺認為怎麼樣?”
副都統即是軍職同時也是民生官職,至於新增添的兩位副都統自然就是海日古和扎那二人,莫日根?他還是原本的參領,不過這一次他是以海日古的副手出現。
騎兵師的編制在外蒙取消,當然貝爾加行省還是按照之前的體制,這樣做主要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