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無蹤,誰也找不著她了。終於到了婚禮當天,小七一早起來打扮好,說是叫鳳冠霞帔其實也不是那種戲裡的戲服戴著假髮做的把子頭,那種後來電視裡看到的大旗頭是慈禧老佛爺的發明創造,在清中期貴婦是戴冠的,就是帽子上面插著亂七八糟的飾品。這就是滿人的鳳冠而霞帔,其實就是繁複的六件套的旗服,肩膀上還有飾有羽毛的肩披,這是滿人傳承遊牧民族的習性,是很尊崇飛行的。
小七奶奶滿意了,因為帽子雖然是黑色的,但上面全是金光閃閃的,還有紅蓋頭也能過得去。小七身上的衣服她尤為的滿意,包得嚴實啊,還是正紅色,繡著金光閃閃的金鳳凰,多喜興啊。給老太爺老太太磕頭,再給父母磕頭,這是拜別孃家開始新的人生,小和大人揹著小七出門口,當然小七趁機猛掐了小和大人脖子一下,之前一天小和大人就不露面了,說不能見。小和大人也就任憑她掐著,順便說別掐脖子,讓人看見還以為是新娘親的。小七不掐了,小和大人除了脖子露出來了哪裡還能掐別的地方,掐手臂攝影機對著呢。上了車小七鬆了一口氣,瞪了小和大人一眼,還不錯送上車的是雙紅色的繡花鞋,真是花盆子底,小七就直接拿鞋跟去砸小和大人的頭了。剛剛從蓋頭下看小和大人一身黑色的官服,但是身上綁著十字紅綢花,充分表明他是新郎官,不過為什麼一定要穿官服?
讓我穿長袍馬褂,頭上頂個瓜皮帽?這是當初小和大人的原話,其實他是想說自己本來就是一品大員,穿著自己的官服,再娶一個次媳婦怎麼就不成了?小七也懶得深挖小和大人的草命思想了,只是覺得這人啊太想做自己也是病,是不是也請晏大夫給小和大人看看,這太龜毛了。他們是在恭王府花園門口下的車,小和大這回揹著小七再走一次樓梯,把她放到花橋裡。給她拿鞋的是蘇昱,於是她今天都收了大人倆紅包了,臉笑得跟抽風一樣。轎子是道具,不過是從小和大人公司拿的,精工製作,真正的八抬大橋就是這樣的,官員做綠尼大轎,出嫁就在外頭包上正紅的綢子,換上轎簾裡面也挺寬敞,坐兩個人也坐得下,現在只坐小七一個人,軟椅兩邊還放上了兩個方枕,讓她能託著手保持著端莊的樣子的同時也能舒服點,要知道她現在可真是一手拿如意一手拿蘋果,代表著平安如意。
恭王府花園離小和大人的小四合院不很遠,順著街走個一千來米就到了,再短就不成了,因為送親的隊伍都有十好幾米,若是兩府之間的距離太短,這邊吹打進了門那邊還沒出門就鬧了笑話了,總得讓人看看熱鬧不是。
因為這邊本來就是遊客雲集的地方,人家還以為是免費的民俗遊街活動,一時間幾十架相機一齊對他們的隊伍,還有無數的老外都看傻了。好在有保安,不然非出亂子不可。小七更慶幸了,自己在轎子裡跟她沒關係。到了四合院橋下是高粱米袋子,要踩著它再蹬個馬鞍子,意思是登高平安。哦,小七忘記了在她下橋之前小和大人會向橋簾射箭,當然箭頭包著紅布,說啥也不會讓箭傷到新娘子的,這跟漢人踢轎門有點相似,總的來說就是為了給新娘一個下馬威,問題是小七哪有威啊,從小就被管看到現在還被管著。跨了火盆跨了馬鞍,終於進了門。滿人新婚不是拜父母的,而是拜北斗,就是朝北邊的方向叩一頭,當然再古老一點的就是院裡供上神靈的三牲祭禮,中間坐在薩滿太太拿著尖刀一邊切肉往天上撤,一邊念滿語的咒語,保佑新人平安吉祥子孫綿延。不過到了清中期這種風俗漸被漢化浮雲掉了,喜娘直接攙著小七進了新房,現在就是炕了。
第二三六章 婚禮秀 2
到坐炕這兒小七基本上就沒什麼事了,剩下的就是等,等到了晚上小和大人進來揭蓋頭,然後喝合巹酒,聽著外頭的老人唱滿族的祝賀辭,順便吃子孫餑餑長壽麵,婚禮就算完成了。
“沒事了?”幾個損友衝了進來,小七倒是想揭開蓋頭,不過被嫻靜給按住了,“沒知識也要有常識,不知道這玩藝要老公來揭?”
“那你們坐低點,咱們好說話。”
“誰有空跟你說話?我們過會還出去呢,真是好玩,我結婚時也讓你家大人來策劃,媽呀,太有派了。”劉曼叫著,人老家東北,滿族聚居地,他們那兒也有說是傳統婚禮,但道具太次,一看就是盜版,哪有小七這回這麼有擺場,中規中矩,看著就是當時世大夫家娶媳婦呢。
“以前知道你家大人有毛病,但真不知道他毛病這大,別真是老古董吧?看看你這屋子再看看你這衣服,得虧現在不是夏天,不然不得把人煩那啥了。”顧佳嘆息啊。
“大人給紅包真是大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