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零零碎碎地聽說了些範府的逸聞趣事,又聽說自範垣小時候起,很長一段時間是寄居在寺廟裡,為了謀生,幫和尚跳水劈柴看門之類,所以大家都叫他“範門童”。
陳翰林有一次去寺裡,偶然發現後院的菜地上寫了幾行模糊的字,細細一看,竟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隱約可見雄健的筆力,灑脫的風姿。
陳翰林大驚,忙問字是何人所寫,才知道是範垣,叫來詢問他是何時練字,師從何人,讀過何書等,範垣對答如流。
陳翰林一生清貧,唯一的成就是好讀書跟愛才如命,見到範垣,就如看見砂礫中的金子,又聽說他身世不佳,被家族唾棄,世人都也是異樣眼光看待,所以他不願出世,只從小躲在這寺廟之中。
陳翰林安撫嘉許了他幾句,問他願不願意跟著自己讀書,將來可做個有益於朝廷天下的棟樑之臣。
範垣當即跪地拜師。
陳翰林大喜,立刻收下這個門生。
又因範垣還沒有正經的名字,陳翰林略一思忖,便對範垣道:“《易林》中的一句——噂噂所言,莫如我垣。歡嘉堅固,可以長安。我十分喜歡,所以用這個字為你的名字,你覺著這個名字怎麼樣?”
範垣深深鞠躬:“這名字極好,多謝恩師賜名。”
陳翰林含笑點頭,又說:“垣原本是牆,也有城池之意,但不管是牆,還是城,都是保護之效,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所以為師希望你會成為能夠保家衛國的那種人,你可明白我的苦心了?”
範垣拱手躬身:“是,學生定當不負恩師所託。”
——“垣”,是牆的意思,也可以為城池,更有保護之意。
當時陳翰林以為自己為國為民選了一個優幹善護之人,範垣也以為如此。
但是……到最後,他竟成了某個人最為強大、無所不能的護佑。
這是陳翰林跟範垣當初都沒有想到的。
那會兒,琉璃對這個新來的“師兄”頗感興趣,他好像不會笑,見誰都劍拔弩張,滿懷戒備似的。
那天,琉璃撿到的小狗圓兒在院子裡亂撞,最後竟擠開範垣的房門跑了進去,琉璃叫了兩聲,小傢伙不肯出來,她見左右無人,就也偷偷地跟了進去。
屋子裡收拾的整潔乾淨,讓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