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機敏,曹操行刺不成反獻刀,失敗後逃出洛陽,這才聚義起兵。這是演義中記載了一段故事,史上並無明顯記載曹操是否有刺殺過董卓。但就算是這樣,何晨也認為曹操這一段故事實在有值商槯。
誰都知道曹操號稱奸雄,最擅長裝模做樣騙取別人信任,他決不是一個拍案而起,拔劍怒目的愣頭青。曹操之所以能被稱為奸雄,其智商必然高人一籌,深謀遠慮,他哪裡會不清楚即使殺死董卓,也無法從呂布手下或者京都勢力範圍內逃生。作為一代奸雄,自然不願意成為別人爭權奪利的棋子,更不願成為這場鬥爭的炮灰馬前卒,相反他應該是想借行刺董卓之機,像何晨一樣撈足自己足夠的政治資本和名聲威望,為以後起兵立一面正義大旗。
王允壽宴上人多嘴雜,大家在一起也就發發牢騷,吐吐口水,真要讓誰去殺董卓,估計也就啞巴了。但曹操就敢,而且看起來還這樣做了,隨後他便借了王允七星寶刀。試想想,如果曹操真的要去刺殺董卓,何必要裝的這麼高調?要知道董卓手握大權,誰敢拍著胸膛保證這些人不會見風使舵或者是董卓線人?再說了,既然是行刺,只要是匕首或短刀就可以了,而演義中也說曹操時常進出董卓大門,配刀也沒有問題啊?行動肯定是十分方便。那他為什麼還要王司徒的七星寶刀呢?所以何晨認為曹操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去行刺董卓,實際上是真的去獻刀,然後逃離京城,回到家鄉揚言自己刺殺董卓不成,又要起兵討伐。如此一來,慕名來投的天下英雄數不勝數,並且也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