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漸紅道:“這麼做不是變相的偷、漏稅嗎?”
“也不完全是這樣,比如地稅吧,開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規的稅率來開的,返還的是存留地方中的比例。舉個例子吧,比如運輸,一千萬的票面,按照五點八八的稅率,稅金是五十八萬八,根據政策,鄉里存留30%,就是十七萬多,如果給對方20%的返還,我們還有10%的利潤。”
“這樣會不會有麻煩?”陸漸紅持懷疑態度。
“不宣傳,應該沒事。”
到了鄉里,點完名之後,陸漸紅在會上道:“春節已經結束了,我們要調整角色,從春節的氛圍中走出來,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我重申一下紀律,不允許吃年酒,今天晚上,我們就在招待所會一次餐,大家聚一下,算是一起過一個晚年。”
會後,陸漸紅在小會議室裡召開了班子會,他說的很簡短,也很有力:“今年的主要工作有這麼幾項,一是招商引資。這是每年工作的重頭戲,其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我鄉的招商引資工作在縣裡向來都是墊底,聽有些同志說,招不到商的主要原因是經費不夠。今年要加大招商的力度,也增加招商的經費,我打算成立一個專職招商工作組,一改往年小打小鬧搞遊擊的方法,具體的方案我們馬上議一下。二是財稅工作。縣裡給我們下達的是三千萬的任務,就意味著我們每個月要有250萬稅收的進賬,難度很大呀。三是城鎮建設。東陽的城鎮建設力度不夠,完全是個小農村的模樣。今年主要就是這三項工作,下面先來議第一項,確定招商引資的人選。”
經過一番研究,確定由副鄉長李萬全和王道友任招商分隊隊長,各帶兩名股級幹部奔赴蘇浙一帶,經費每人每月三千元。
第二項的財稅工作,陸漸紅說:“這項工作由姜書記主負責,對全鄉的廠礦企業進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把結果報給我。段所長配合姜書記,另外,把你的那個吸稅的方案完善一下,分解任務,落實到人頭,做到每人都要發光發熱,不能把擔子全壓到我們這些領導身上來。”
提起第三項,陸漸紅道:“我們現在這個農貿市場佔地很大,配套老化,分佈不規範,浪費了土地,又靠近街道,每到逢集的時候人堵車堵,嚴重影響鄉容鄉貌。我打算在街南重建一個新的農貿市場,那裡人口不密集,建了農貿市場可以帶動人氣。這裡的地對外掛牌,做商業開發,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範銳聽了陸漸紅的方案,心裡暗道:“商業開發?說得輕巧,這涉及到拆遷安置以及補償的問題,哪有那麼簡單。”
範銳不說話,其餘的班子成員也就都不吭聲,陸漸紅心中微慍,這些人遇事全部縮在後面,沒有一個人敢拿決策,沒有一個人敢擔風險,難怪東陽一直停步不前。當下道:“範鄉長,你說說。”
範銳不陰不陽地道:“我只是執行者,陸書記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決不打折扣。”
媽的,老滑頭。陸漸紅暗罵一聲,又問副書記姜濤。
姜濤看了陸漸紅一眼,道:“陸書記的想法是好的,不過在發展和前進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困難,相信我們一班人是能夠解決困難的。”說了這些,他就不吭氣了。
又是個滑頭。陸漸紅暗暗在心裡對這兩個人劃了個叉。
“我說兩句。”胡常山倒是說話了。那天班子會,胡常山醉酒,陸漸紅沒讓他難堪,他心裡很是感激他,見此刻大家似乎都有看熱鬧的意思,忍不住了,“正如姜書記所說,陸書記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新農貿市場的建設,由誰來建設?以我們鄉政府的財力是做不到的,況且也沒有這個資質。”
陸漸紅對他的印象有所改觀,投以鼓勵的目光:“胡鄉長,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街南那塊地大約五十畝左右,招標建設,誰出的價最低便讓誰建。”
陸漸紅點了點頭:“繼續說。”
胡常山喝了一口茶,接著說:“最好讓同一家中標的公司來開發舊農貿市場的地塊,新農貿市場的虧損可以在舊農貿市場的商業開發中賺回來。”
陸漸紅再次點頭,清了清嗓子說:“胡鄉長的思路很清晰,下面我說兩句。我們把這裡分兩塊,第一塊就如胡鄉長所說,招標,不過不是五十畝,而是四十畝,南北朝向各留下來五畝地,我們自己蓋。蓋什麼?蓋商鋪。有市場必定有人做生意,那麼這些商鋪就可以給財政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第二塊就是舊農貿市場的搬遷。我瞭解過,舊農貿市場裡基本上都是攤位,只有外圍寥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