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門洞甬道,暢通無阻的進入大明宮中。後方兀自傳來兩位隊正的相互指責之聲。
宮內光線昏暗,黯淡的天光下,遠處幾座高大巍峨的宮殿的影子映襯在繁星閃閃的天幕之下,像是一頭頭巨大的蹲坐的怪物一般。王源掃視四周,一時找不著方向。但耳邊聽到前方有淙淙流水之聲,遠處有數點燈光閃爍,這才突然記起李欣兒所說的大明宮內的格局。
進宮門不遠是一條人工河叫做龍首渠,過了渠上的下馬橋之後便是含元殿前的大廣場,接引之人便在廣場附近等著自己,而渠外這部分尚屬於宮門值守範圍。
王源定了定神,舉步快速朝流水燈光出行去,不久後一座棧橋出現在面前,那就是下馬橋。橋頭燈柱上的風燈微微搖擺,十幾名士兵守在橋頭,只要求王源亮了腰牌便直接放行了。
過了下馬橋後,前面是一座巨大的廣場,正北方一座高大的殿宇橫亙在前方,像是一座小山一般。王源正小心翼翼的在沿著廣場一側往前走,互見右手方的暗影裡咔咔咔數聲響,一柄宮燈在黑暗中亮了起來。與此同時,傳來一個黯啞的讓人極不舒服的聲音。
“是李剛李校尉麼?”
王源一愣,怔怔看著那提著燈籠的人影。
“李剛李校尉麼?”
“是,正是我。”王源反應過來,忙低聲答道。
“你已經遲了,跟我來。”那人言簡意賅,轉身便走。
王源忙跟上他的腳步,兩人沿著廣場一側的通道直往北走,穿門過巷,一路左彎右拐往大明宮深處走。一路上那人一句話也不說,跟在身後的王源也只能看到他消瘦的背影,看著他頭上戴著的頭冠的樣式,以及剛才說話的聲音,猜測是一位太監。
終於,那太監停了腳步,轉身過來。燈籠照耀下,一張毫無褶皺的臉出現在王源面前,三角眼,高鼻闊口,一根鬍鬚也無,看年紀在四十上下。
“前面便是西少陽院,太子寢居之處,你稍息一會,我帶你進去?”
王源忙道:“多謝了。”
“不必客氣,都是為太子盡忠之人,今後你我少不得打交道,某家姓李,名輔國。”
第一二一章 多疑
(謝,水善淵的月票。)
大明宮中少陽院有兩處,一處在含元殿之東,一處在太液池之西,緊鄰著翰林院。王源面前的便是太液池西的西少陽院。王源自是不懂這兩處太子東宮的不同之處,若他知道其中的不同,便該明白今夜太子李亨對這次見面的重視程度了。
東少陽院說起來是太子正常辦理政務接見大臣見面的地方,但實際上對大唐太子而言,西少陽院才是他最後的領地。以陰陽而論,東少陽院是陽面,西少陽院便是陰面。這裡既是太子起居的地方,也是太子接見最心腹的黨羽的地方。
懵懂無知的王源那裡懂這些明面下的暗喻,事實上他對這次會見很會不耐煩,若不是要敷衍太子免得被看穿自己其實並非對他效忠的意圖,若非想從太子這裡得到入宮之後的一些有用的忠告和幫助,王源寧願不要來認識這位太子爺。
西少陽院簡樸的就像尋常人家的大宅院,雖然建築的格局依舊宏大,但裡邊的擺設很普通,所有的廊柱牆壁用具,目光所及之處,都是灰濛濛的一片。當然不是無人灑掃蒙上了灰塵的緣故,而是故意漆成了這樣的讓人沮喪的顏色。
這裡沒有張揚,沒有金碧輝煌,沒有張牙舞爪,甚至正廳廊柱上的盤龍也有些垂頭喪氣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在詮釋兩個字:低調。
王源對此很是無語,他不知道原來太子的居處竟然這麼讓人壓抑,這可是未來大唐天子的住處,怎會是這般的模樣。這些顏色上的壓抑倒也罷了,人有各種喜好,也許太子李亨就喜歡這種灰濛濛的顏色也未可知。但你偌大一個太子寢宮,卻捨不得多點些宮燈是什麼意思?到處黑漆漆的一片,隔幾十步才掛著一盞半死不活的燈籠,在跟著李輔國往後宅走的時候,王源被門檻絆的好幾次都要摔個嘴吭泥。
太子李亨坐在燈下,手中握著一卷書,一手撐著臉頰,邊看書邊等待。他其實並未看進去一個字,但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他想要所有人都知道身為太子的他是個勤奮的人。最重要的是,他要養成一種習慣,一種不加掩飾的習慣,好在父皇面前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
就像前幾日自己伺候父皇用膳的時候那樣,父皇命自己替他片烤羊腿的肉,他切的滿手都是羊腿上的肥油。但他並未擦去手上的羊油,而是拿了一張麵餅仔仔細細的將手上的羊油抹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