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裡頭努力攀爬的少年們。他們的成敗掌握在媒體和他們的擁蹩——同為八十後時代的學生哥學生妹手中。
八十後小作家們寫的書又是怎樣一種光景?若不談什麼娛樂性,只說文字存在的價值,文學價值。答案是:趨近於0。隱藏在華美文字下的是膚淺、蒼白、無病呻吟、對生活表象——且是某些特定的表象——的迷醉。不過,否定歸否定,向買他們書的中學生推薦卡夫卡或者喬伊斯也是沒有必要的。“那些可能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歡,我就想看郭敬明。”年齡是條塹,何必揠苗助長。青少年時期何嘗不是愛做夢的年齡。去除一些純商業性的寫作,八十後小作家們只不過是在記錄他們的夢、他們的思考而已,雖稚嫩,然而仍不為美好的。八十後的小作家們寫得痛快,八十後的小讀者們看得痛快,這就夠了。非要拿一個高標準來衡量他們似乎顯得苛刻了點。那麼,還是來說安妮好了。
個人對“安妮寶貝”中的“寶貝”二字是相當詬病的,因為陌生的讀者會因此產生其是一名所謂美女作家的嫌疑,而所謂美女作家就是用身體寫作的女人,用身體寫作!每每想到衛慧的《上海寶貝》,我就嘔得不行。所幸現在那些妖怪般的女人早已在大眾的視野中消失,而安妮的作家生涯仍在繼續。是的,我習慣叫她安妮,或者安,又或者Ann。安妮是什麼時候開始小說創作不得而知。她於1998年開始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她把它們貼到當時的各大論壇上。因其獨特風格而受到廣泛關注,《告別薇安》一文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過她幾乎從不回帖,只是靜靜地在一旁看著。
網路造就了安妮的聲名,出書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然則她幾乎不在媒體面前拋頭露面,從一開始便是如此的一種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