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
遠處的安康聖母交=堂,建於公元1630年,當時正值威尼斯黑=死=病肆=虐之時,建造交=堂本意是為了獻給聖=母瑪=利=亞希望將人民從疾病中拯救出來,因而取名為“salute”,即“安康、感念”的意思。
走了一段距離,張楓來到了廊橋,廊橋就是嘆息橋,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將透過此橋被帶到地牢中,從此失去自由。因此,囚犯在經過這座橋時,只能透過兩扇小窗看見外面的藍天並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息聲。“嘆息橋”因此而得名。
嘆息橋往外看就是一線天的視角,張楓等了許久,才拍下了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等到一艘貢多拉劃過,讓後咔嚓咔嚓!
關於嘆息橋流著這麼一個故事:一個被叛死刑的男子送進監獄等待最後的處決,經過嘆息橋時,無奈從橋孔往外望去,此時一對戀人正坐著貢多拉在橋下忘情地擁吻,船上的女子竟是他的戀人,男子懊惱不已,瘋狂地撞向花窗,雞蛋碰石頭的後果肯定是頭破血流壯烈了,血未滴下橋,吼聲也不曾傳出,當然那女子也不可能聽見。生活曾經多麼美好,心中不僅也升起一聲嘆息來。天堂與地獄之前,竟被這樣一座短短的橋樑相隔。
如今悲慘的故事早已消逝,關於嘆息橋的傳說也被賦予了新的篇章。據說如果情侶乘坐貢多拉在橋下接吻,愛情將會永恆,所以每年有無數戀人前來,為了一生一世的愛情童話,在橋前忘情接吻。
不過這會不會是貢多拉船伕撈生意的把戲呢?張楓這樣想到,只是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因為橋下只能做貢多拉。
總督府的大多數房間都空空蕩蕩沒有任何擺設,值得一看的是滿牆的壁畫和天頂畫。
說到繪畫,威尼斯畫派在西方美術史上絕對佔據一席。當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之火日漸衰微之時,是威尼斯接過火把繼續前行,她所倡導的更具世俗情懷的人體和色彩為後世西方繪畫史上新古典和印象派的確立潛藏了一道資源豐富的暗流。
總督府內最出名的要算丁託列託和委羅內塞的作品。
丁託列託的巨型壁畫《天國》長22米,寬7米,像這樣規模的一整幅作品算得世界上數一數二了,它位於總督府大會議廳的東牆。站在《天=國》面前抬頭仰望,便可見到委羅內塞最出色的天頂畫《威尼斯的凱旋》。
第310章:故事賊多的廣場!
畫面中,威尼斯被描繪成一個站在雲彩間的少女,在神話中的諸=神簇擁下,接受勝=利女=神授予的桂冠,一邊是光榮神吹著勝利的號角。
兩幅作品都作於十六世紀末期,此時的威尼斯和靠著地理優勢坐地發財的那會兒相比,已是另一種面貌。十五世紀末葡萄牙人的探險活動葬送了威尼斯幾百年來的好日子,銀行關門大吉,外國商船銷聲匿跡,熙攘的街市變得清冷。
然而,威尼斯人很快找到了新財路,就在達伽瑪成功穿越好望角駛入印度洋的1497年,威尼斯開始接納一個流浪民族猶太人。到十六世紀上半葉,威尼斯已經出現了猶太聚居區,靠著猶太人的智慧、勤勞和財富,威尼斯拯救了自己。
當然,她也為此付出了代價:得罪了交=會。
其實,天=主=交會對威尼斯不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滅了東羅馬,基=督交的聖索菲亞大交=堂被改造為寺=廟,威尼斯人從自身利益出發,和異=交=徒眉目傳情,暗通曲款。
而這一次,威尼斯為了擺脫困境,又將猶=太=人請進家門。這等節操全無的行為,在天=主=交=會眼裡,實在形同叛逆,理當誅殺。所以,在周遭列強一次次的攻擊隊伍中,常常能見到交=會的身影。
而威尼斯卻始終我行我素,該打仗時打仗,該言和時言和,不受任何宗=交或世=俗信=條的束縛。從十六世紀中葉開始,威尼斯從昔日的冒險家樂園成功轉型為享樂者的天堂,成了一座旅行者的城市,威尼斯人也彷彿再次回到從前的盛世。
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威尼斯,更加出格。總督府的繪畫作品主要分兩大類主題,一類就像丁託列託的《天國》,以宗=交的名義讚頌威尼斯的輝煌,另一類則像委羅內塞的《凱旋》,**裸的狂妄,諸=神甚至聖=人也不過僅僅落得個陪襯。與政府的不可一世相呼應,普通市民也紛紛摒棄道德,縱情聲色,威尼斯以享樂之都豔=名遠播。
總督府空蕩蕩的大廳裡,遊客少得出奇,不知是價格偏貴的門票掃了遊人的興致,還是大多數人已不再對威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