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好望角並不是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也不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分界點。真正的最南端和兩大洋的分界點在好望角東南約200公里處的阿古拉斯角,然而它是從西方到達東方漫漫航海之路中的一個重要標記,也是一個重要補給中轉站。”張楓大聲道。
“聽的清楚不?”
【清楚清楚,很好,音質沒毛病!】
【主播繼續,好多東西都忘了,快講講!】
……
“那我繼續了,剛才說到中轉站……嗯,1486年,為了尋找去往東方的海上通道,葡萄牙探險家迪亞士(bartolomeu…dias)率船隊從里斯本出發。他們的船隊其實已經繞過好望角,也繞過了阿古拉斯角,如果繼續向北航行,或許就會到達印度,無奈當時船隊彈盡糧絕,船員精疲力竭,拒絕繼續前行,只得返航回國。然而當他們在返航途中,海面狂風大作,驚濤駭浪,估摸和現在差不多,後來整個船隊幾乎覆沒。最後巨浪把倖存船隻推送到一個無名的岬角上。迪亞斯於是將此地名命為“風暴角”。”
但這時候風已經有些大了,張楓不得不後退,尋了一塊稍微擋風的礁石,讓自己的傘穩定下來。
【主播小心點啊,可以去觀景臺嗎。】
……
“去哪就少點感覺了!”張楓笑道,雖然滿臉已經全是雨水了。”
“繼續說,10年之後,另一位葡萄牙探險家德伽瑪(vascogama)率領艦隊繞過“風暴角”成功駛入印度洋,然後經阿拉伯半島航行至印度。德伽瑪不僅滿載黃金,絲綢,香料回到葡萄牙,也成為歷史上從歐洲經海路到達印度的第一人。因為這個海角代表著到達東方黃金國土的美好希望,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將“風暴角”改名為“美好希望之角”。
然而好望角海域幾乎終年大風大浪,是當時世界最危險的航海區域之一。波浪弱則5,6米高,強則高達15米以上,浪頭猶如懸崖峭壁,不計其數的海船遭受覆滅。或許就如辛巴達一般,和大海生死與共之後便無心享受陸地上的平安富貴,也或許身為探險家總有他畢生的執念,迪亞士始終沒有忘記他航海的初衷。
到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