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的,想把這裡的館藏都看完了,一天的時間都未必能夠。
秦六月不想耽誤時間,所以就輸入了自己的資訊,直接調取陶瓷的館藏。
一排排的電子資訊圖片,瞬間跳到了眼前,秦六月看的都有點目不暇接。
就在秦六月猶豫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的時候,宗銘皓忽然走到了她的身邊。
宗銘皓聲音低沉的說道:“你那對白瓷瓶的年代,應該不會太久遠,所以我建議從唐代開始往後尋找,這樣會節省很多時間。”
秦六月馬上點點頭,聽取了宗銘皓的建議,將年代進行篩選。
果然,內容精簡了不少。
秦六月重點放在了宋元時期。
很快,索引頁告訴了秦六月館藏內的宋元時期的藏品所在的位置以及具體的路線圖。
宗銘皓遞給秦六月一個平板電腦,說道:“你帶著這個,找不到的地方,上面會有詳細的指引。”
“謝謝。”秦六月也不跟他客氣,隨手點開了一張圖,果然,圖片的下方就是秦六月的位置定位,以及最佳的行走路線圖。
宗家的私人館藏,佔地有四千畝地。
主體館一共七層,地下兩層,地上五層。
每一層的面積都有數千平方米。
所以,秦六月如果沒有地圖指引的話,她是很難找到具體的位置的。
秦六月抱著平板電腦,根據指示往前走。
系統會根據秦六月的選擇,將相似相近的館藏物品,全部提示給秦六月,方便她尋找對比。
秦六月順利的找到了藏品,仔細對比了一下,不是自己要找的哪一款,然後再找下一個。
就這麼一路找,找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之後,秦六月在一對白瓷瓶的面前站住了。
掏出手機,開啟圖片,跟眼前這對白瓷瓶進行了比對,發現相似度很高。
秦六月馬上戴上了耳機,聽一下這對白瓷瓶的解說。
館藏的這一對,是生產於南宋時期的作品。當時的南宋,文化高度發達,所以陶瓷的燒製技術也是極其成熟。
這一對白瓷瓶並非出自陶瓷名家,卻是出自一個世代經商的大戶人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