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也很優秀,但是許多黑人認為奧巴馬是一個體制外的人,不僅因為他的精英教育背景,而且因為他母親是白人。而奧巴馬也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行動來取得黑人選民的認同,這使得黑人認為他們不是“一夥”的。
最嚴重的一次失誤發生在聖誕節前。當時奧巴馬帶著家人去夏威夷看望外祖母。而正在此刻,州議會要舉行一次重要投票,對槍支立法,決定非法持有槍支為重罪。奧巴馬本人也贊成對槍支進行管制,州長懇請奧巴馬回來投票。但奧巴馬的女兒瑪麗亞突然生病,奧巴馬錯過了一次重要的表決。不幸的是,該槍支法案以微弱劣勢未獲透過。
奧巴馬受到強烈抨擊,選民支援率大幅下滑。
競選結束,奧巴馬幾乎一貧如洗。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驚人的決定:競選國會參議員
攀登陡峭的絕壁
2000年,奧巴馬競選眾議員失敗。令人驚訝的是,下一回,他卻將目光描向了國會參議員職位。一位眾議員向他表示了擔心:“坦率地說,如果你連眾議員席位都沒有贏過,怎麼會贏得了參議院席位?”
奧巴馬卻說:“是的,我們能!”
從平凡走向偉大,不在於道路是否曲折以及會否招致失敗,而在於能否從挫折和失敗中找到接近勝利的途徑。經歷了第一次競選失敗的奧巴馬深明這個道理。
伊利諾伊州國會眾議員有19名,選區相對較小。而參議員只有2名,並不按照選區來劃分,全州統一選舉。這就意味著,競選者的廣告要覆蓋全州,足跡要遍佈每一個城市和鄉鎮。並且還意味著,資金、志願者、媒體支援一樣都不能少。所以,那位眾議員的擔憂完全是有道理的。
反對伊拉克戰爭
“9·11”以後,美國參議院以98比0,眾議院以420比1授權總統“使用一切必要的武力恰當地打擊那些在幕後支援這次襲擊的國家、組織和個人”。北約第一次啟動了憲章第五條,承認對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進行的軍事襲擊將被視為對全體成員國的軍事襲擊。僅用了一個月,塔利班政府就被趕下臺,基地組織被嚴重摧毀。
一切都表明,布什政府在反恐上得天時、地利、人和,符合民意。
在美國,任何時刻都不缺乏反對的聲音。
美國的反戰力量開始行動起來,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出兵。奧巴馬站了出來。2002年秋天,在芝加哥聯邦廣場,面對2000名反戰人士,奧巴馬發表了著名的反對伊拉克戰爭宣言“我不反對所有戰爭”。
歷史證明,奧巴馬當初的預言全部實現。美國從此陷入了伊拉克戰爭的深淵,進退兩難。而當初,在如此敏感的問題上發表演講,讓奧巴馬陷入了艱難的境地。美國人民以懷疑的態度看待反戰示威者,奧巴馬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反戰激進分子將奧巴馬的演講稿放到網際網路上,這為奧巴馬贏得了坦誠觀點的名聲,當然多數人認為他的觀點錯了。
一切從零開始
2002年,奧巴馬辭去了芝加哥大學的教職,專心投入到競選中。
與奧巴馬競爭黨內提名的有六人,最具威脅性的有三人。
排在首位的是民主黨人布萊爾·霍爾,前股票經紀人,伊利諾伊州州長的主要資助人。他投入了2900萬美元用於競選。
第二位是民主黨人丹·海因斯,州審計長。他出生於芝加哥顯赫的政治家族,父親是州前參議院主席,與州長和芝加哥市長私交甚篤,美國勞聯產聯(AFL…CIO)意圖支援海因斯。在競選前,海因斯已經獲得了102位民主黨縣主席中的85位的支援。
第三位是一名黑人女保健專家,腰纏萬貫,雖不足以取勝,但足以影響奧巴馬的選票。
奧巴馬僅僅排在第四位。他僱傭了四個年輕人,租了一間小辦公室,印了幾張信箋,競選就開始了。
他們召開記者招待會,卻沒有一個觀眾。
他們參加芝加哥的聖帕特里克節大遊行,卻被組織者安排在遊行隊伍最後。
有時候,他到了一個發言地點,卻發現只有三四個人在等著他。
有時候,他到一處教堂,等著牧師佈道完作主題發言,卻發現牧師將他發言一事忘得一乾二淨。
有時候,在他的堅持不懈努力下,有的工會領袖同意給他幾分鐘時間對工會會員講話,但等他講完後就急忙宣佈支援另外一位候選人。
在這樣窘迫的情況下,奧巴馬忽視了另一位候選人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