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部分民主黨人同樣要承擔選區選民給他們的壓力。而如果美國經濟就此走向衰退,民主黨人同樣難辭其咎。
正如奧巴馬所說,美國二元政治並非十全十美,一旦面臨危機,就會疲態盡顯。這次投票是一次徹底的負面大曝光。
“豬肉桶”條款:政治分肥各取所需
股市已經提醒美國選民,如果再不救市,後果將不堪設想。但是,議員們還是要拿出像樣的東西來取悅美國選民,這就是奧巴馬和麥凱恩一直反對的“豬肉桶條款”。
在議會政治裡,“豬肉桶條款”就是一種政治交易,或稱為政治分肥。這實在是一種政治奇觀,而美國人卻見怪不怪。即某項議案為了獲得某些議員的支援透過,不惜搭上議員提出的與該項議案完全無關的事項。這裡不舉其他事例,就以本次救援計劃的修改方案作簡要說明。
例如本次的救市計劃······
據說,這些“豬肉桶條款”會給美國財政帶來1120億美元的負擔,對於陷入危機的美國財政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就是眾議員們投反對票的“小九九”。在如此巨大的財政計劃專案上,正是談條件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即使違背選民意願投了贊成票,也可以回去向選民交差。美國現任議員的連任比例能夠達到95%,與“豬肉桶條款”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議會里的政黨交易,實際上也是議員和選民之間的交易。當然,如果用客觀的眼光看待這種行為,這就是民主的代價。
禍福相倚:麥凱恩的計謀
金融危機,給奧巴馬提供了反超並拉大與麥凱恩距離的機遇,同時也向他提出了挑戰。
值此關鍵時刻,民主黨高層犯了一個錯。他們提出如果麥凱恩不回到參議院的話,民主黨議員就不會投贊成票。這就正中了麥凱恩的下懷。
奧巴馬則從主動陷入了被動。如果接受麥凱恩的倡議,全盤計劃就會被打亂,並陷入麥凱恩的“配角陷阱”;如果不接受,又如何表明自己與選民是休慼與共呢?
民主黨高層立即意識到做法的不妥,他們同奧巴馬一起做了三項補救工作。
第一項工作,表明態度。他聲稱,不應當將選舉政治帶入國會。至於停止辯論,奧巴馬不予同意。辯論不是強制要求的,而是兩黨協商決定的,是否停止辯論需由兩黨協商決定。
第二項工作,適度地回應。為了防止予人以口舌,奧巴馬參加了9月25日布什總統舉行的協調會,並與財政部長和國會領袖打電話溝通相關問題。
第三項工作,對共和黨適時地譴責。由於在眾議院第一次表決中,居少數派的共和黨反而投了更多的反對票,這就表明麥凱恩協調效果有限,根本談不上什麼領導能力。
共和黨議員在眾議院阻撓救援計劃透過,又使奧巴馬的劣勢暫時變為優勢。
當然,麥凱恩的主動撤退無非是隔靴搔癢,無法換回共和黨的聲譽,金融風暴對共和黨和麥凱恩都是當頭一棒,麥凱恩的民意支援率也開始下滑。而十月份的四場辯論,麥凱恩希望能夠借勢挽回局面。
雙方嚴陣以待。
txt小說上傳分享
2。四大辯論:謙卑對高傲
美式辯論就是一場拳擊賽
世界上收視率最高的辯論會是美國總統大選辯論。
奧巴馬擅長演說和說理性辯論,但不擅長攻擊性辯論。隨著政治生涯的開始,他越來越意識到,協商而不是拒斥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渠道。“協商民主”成為他政治哲學的核心,而這點在他的歷次辯論中也處處顯現。闡釋自己的觀點可以發揮演說的本領,攻擊對方則要毫不留情,奧巴馬競選團隊對他進行了適度的矯正和訓練。
麥凱恩則是個性情中人,這次,面對比自己小25歲的奧巴馬,他決定有所收斂。
當然,為了準備這次辯論,雙方都請了教練和陪練。奧巴馬請華盛頓著名律師喬治·克雷格扮演麥凱恩。教練則是著名演講培訓師邁克爾·謝罕。
第一場辯論:陣亡烈士手鐲
2008年9月26日,第一場辯論會如期在密西西比大學舉行。“藍方”: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紅方”: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裁判: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主持人吉姆·萊勒,擔任過10次總統大選辯論主持人。
安排在密西西比大學舉行,這正反映了主辦方的良苦用心。······奧巴馬將要以黑人身份挑戰總統寶座,所以第一站設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