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平江,說是張士誠這人不奸險,能容人,禮待讀書人,姚大哥跟他一向交好,就答應了。跟高啟去的還有不少文人,諸如楊基、陳基、張羽、楊維楨等人……唉,這次他可把大家都害了。”
其實這事倒不能完全怪高啟。自古江南出才子,文人墨客眾多,但這些文人基本都有一個通病,既自視清高又渴望出人頭地。
張士誠、張士德、張士信三兄弟都喜歡和文人打交道,他們延致了不少著名文士,不僅款宴招延賓客,終夕飲樂於幕府之中,唱和往來,還向這些文人墨客們大贈輿馬、居室、文房精品。
遠近潦倒的文人雅士聽到這個訊息,一時爭相趨之。
後來張士德在朱元璋軍營絕食自殺,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撰文痛罵朱元璋,號召江南士子擁護張士誠,共同抵制朱元璋這個陰險殘忍的小人,不要為其效力。
高啟見陳友諒身亡,又不願意投靠痛罵過的朱元璋,更不可能投靠元廷,便借勢拉著道衍和一眾交好的文人來到平江。
然而文人終究不是戰略家,他們只看到江浙富庶,百姓安樂,卻根本意識不到亂世中沒有和平之說,到處都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想在亂世活下去,只有奮力上爭,否則唯有消亡。他們和張士誠在平江城裡歌舞昇平、上下嬉娛的時候,朱元璋卻兢兢業業、朝夕不寐處理著政務;他們只在口中暢想幸福生活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在大刀闊斧地開疆闢土。
當西吳大軍逼近平江,這些文人能做什麼?除了提起筆桿子痛罵朱元璋,口誅西吳的行為別無他法。
其中就數高啟上躥下跳叫囂得最厲害,慢慢隨著平江城糧食日漸減少,這位大才子也沒幾分力氣吶喊了。到底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啊,大家都有氣無力,想提筆都不容易了。
不過他如此出位的表現引起了影衛們注意。特別是影衛看到他身邊的木龍生和一個低調的和尚,都大吃一驚,木龍生以前是影衛的首領如何不認得,再一打聽那和尚竟然是道衍大師。老一批的影衛都清楚道衍就是姚天禧,也是他們最早的教官,和馬秀英關係不淺,所以影衛們對此事不敢隱瞞,趕緊呈報上來。
馬秀英揉揉眉心,鬱悶地問道:“我們的人有沒有和姚大哥接觸?”
遜影憤憤不平地抱怨道:“影衛不敢隨意暴露,他們暗中有和木大哥聯絡,悄悄送糧救濟姚大哥。真是便宜了那個高啟,跟著姚大哥不愁吃喝。”
馬秀英啼笑皆非,“你啊,何必在這些小事上斤斤計較,好歹人家也是個大才子,有些富商請還請不到他呢。”
遜影邊罵邊發愁,“什麼大才子,沽名釣譽罷了,若不是他,姚大哥怎麼去落入那種危險的境地?木大哥拜託影衛把姚大哥平安送出城外,但姚大哥執意不肯離開,說要和平江百姓同生共死。”
馬秀英嘆口氣,不容置疑地說道:“平江馬上就要淪陷了,事到如今,我們必須想辦法把姚大哥送出城去。”
“姚大哥真是的,都到這份上了還守著那些破規矩。木大哥也是的,直接把姚大哥打暈抬出城不就得了。”遜影氣得直跺腳,一件非常簡單的事,為什麼這些男人就如此拖沓。
馬秀英苦笑道:“他從小就想做一位醫者救治百姓,如今讓他眼睜睜看著那麼多無辜百姓遭受生靈塗炭根本不可能。我必須親自去勸勸他。”
“您要去平江?”遜影瞪大眼,平江正處於危機時刻,馬秀英怎麼能去冒險?況且馬秀英也不好出王府啊。
“總會有辦法解決。”馬秀英神情凜然,目光堅定,她是不可能放任姚天僖在平江發生任何危險。
第三百八十二章 執意出府去平江
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朱元璋是絕對不會答應讓馬秀英出府。馬秀英又把影衛組織交了出去,對她隱匿行蹤更加不便。
遜影幾次想勸說馬秀英都欲言又止,一邊是她最親近的主子,一邊是她尊敬有加的道衍大師和牽掛於心的木大哥,誰出意外都不是她願意看到的。
她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馬秀英已經找到朱元璋,說道:“我要去一趟宿縣,請你准許。”
朱元璋知道宿縣是馬秀英的家鄉,他奇怪這些年馬秀英和劉氏的族人幾乎都斷絕了關係,還回去做什麼。
馬秀英說道:“昨夜我爹孃託夢,神情惶惶,我擔心他們的墳墓遭人破壞,想去看一眼。”
朱元璋不以為然,“多大個事,我這就派人去保護岳父的墳墓。”
“上次標兒回去祭祖我想去你都不允許,這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