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都到了,二人無奈,只得在紙上隨便寫出一個答案。
遜影把卷子收起來,交給馬秀英、朱元璋和李貞三人評判。
馬秀英拿著卷子並未檢視,而是說道:“這道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我只是想告訴你們,戰場上瞬息萬變,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這個結果關係到千萬人的生死。為將者,必須考慮得面面俱到,想要獲取勝利,天氣、地形、作戰部署、將士人數和士氣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眾人恍然大悟,怪不得這道題眾說紛紜,原來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答案。然而聽完馬秀英的解釋,大家都不禁陷入沉思,以前領兵打仗只知英勇衝鋒,打勝了等著嘉獎,打敗了自嘆時運不濟,可是從未仔細想過,勝敗中竟然還有這麼多起決定性的因素。
“以後慢慢考慮,現在先看他們的答案。”馬秀英推了推朱元璋,下巴衝卷子一揚。
朱文正的答案可圈可點,眾人一致透過。
朱沐英耍了個心眼,在紙上答道:“甲乙兩方誰贏都有可能,需根據實際情況再下結論,紙上談兵不可取,道聽途說不可信,所以我要進軍營學習鍛鍊。”
眾人見他說得有理,且聲情並茂,也透過了考核。
唯有朱文忠的卷子上老老實實寫著三個大字不知道,於是他成了考試中唯一沒透過的失敗者。
眼睜睜看著朱文正和朱沐英興高采烈地去軍營,無比沮喪的朱文忠捶胸頓足,自己就算不能寫出朱文忠那樣精湛的答案,也該寫個朱沐英那樣滑頭的答案。他暗暗發誓,做人不能太老實,從今以後不管什麼書都要看,不光要學兵法還要學心機。
許多年以後,學識淵博、胸有丘壑的朱文忠成了明朝開國功勳中唯一文武雙全的將領,披上戰袍是武將,脫下戰袍是儒生。他的聰明才智也讓他成了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中少數幾個倖免於難的人。此乃後話,表過不提。
第二百三十七章 劉基戲弄胡大海
話說元廷右丞相脫脫率軍平叛失利,被左丞相撒敦在元順帝面前進讒言解除掉兵權流放致死,駐守高郵的張士誠趁機反擊,大敗元軍。
至正十六年,向南發展的張士誠攻入平江路,並改平江路為隆平府。其實他也看中了集慶這個龍蟠虎踞的地方,可是被朱元璋搶先一步。他本來是想一舉攻下集慶,無奈後面的元軍追得太緊,讓他無法騰出手來對付朱元璋,只得眼睜睜看著朱元璋入駐集慶,並將集慶改名應天府。
南方几乎被各地軍閥割據,然而這些軍閥都不齊心,一邊抵抗元軍,一邊想著吞食別的勢力。張士誠在窺視朱元璋的地盤,同樣,朱元璋也在軍中討論要不要趁此機會和元軍配合幹掉張士誠。
周德興等人幾天不打仗,心裡就癢癢,聞言大聲說道:“這可是個好機會,咱們趁機打得張士誠落花流水,再把元軍攆走,國公的勢力就能又擴大不少。”
“不妥,不妥,”李善長搖頭道:“張士誠夾在元軍和我軍之間,正好成為我們抵抗元軍的一道屏障,若是沒了這道屏障,元軍就能直接攻到應天府。縱然我們不懼怕元軍,可是難免會影響到國公囤糧練兵的養息計劃。”
“那豈不是沒的仗打了?”周德興一拍大腿,垂頭喪氣地坐下。
李善長指著沙盤,“也不盡然,最多兩三年,局勢必然動盪,我們當前最需要防備的是漢陽的徐壽輝,此人在我們上游,等於扼住了我們的咽喉,國公不可不防。”
朱元璋不住點頭,下令鄧愈、廖永安等人加強水師演練。議完了軍務,他又問道:“你們可曾打探到江浙地區的有才之人、有識之士?”對於來投靠的文士,他只嫌少,不嫌多。朱升送給他的九字箴言讓他嚐到了甜頭,文官在治理軍政方面也比武官面面俱到,所以他也愈發看重文人了。
胡大海這幾日在處州募兵,想起一事,立刻說道:“聽說青田有個叫劉基的大文士,此人十分厲害,百姓傳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的話還未說完就被朱元璋打斷,朱元璋興奮地站起來,雙眼放光,“劉基!這世上居然真有個劉基!哈哈,徐達、常遇春、劉基,這下三個英雄可算齊全了。武有徐達、常遇春,文有劉基,我的大業可成也!”當即對李善長說道:“速備厚禮,我要親自去青田邀請劉基先生出仕。”
李善長也曾經聽聞過馬秀英的“三大蓋世英雄論”,但他沒有料到劉基竟然是個文人士子,他還以為劉基是和徐達、常遇春一樣的武將,從未放在心上。此刻見到朱元璋如此看重劉基,竟說有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