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田氏說道:“嫂嫂你快好起來,侄女們都到了該出嫁的年齡,還需要你操心。”
渾濁的淚水滑過田氏蠟黃的臉頰,她視線落到兩個女兒身上,艱難地說道:“我的身體我自個清楚,怕是好不了了。重八啊,若是我去了,你記得照顧一下她們。”又看著馬秀英說道:“弟妹,你幫我給她們挑兩個好夫婿,我信得過你。”
朱念慈、朱憶章頓時撲在床邊哀哀痛哭。
馬秀英皺眉道:“我給侄女選夫婿沒問題,可是最後還得嫂嫂把關,我做得再好也沒你這個親孃細心,你還是不要東想西想,儘快把身體養好才能看到她們安安心心出嫁。”
都說母為子強,田氏聽了朱元璋和馬秀英的勸告,安心養病,身體竟一天天好轉起來,過了三天就能下床走動。
同樣康復的還有李貞,他經過將近一年的調養,身體終於恢復如初。雖然不敢說完全像年輕時那樣健壯勇猛,但騎馬行走都沒有問題。他以前一直是朱元璋親戚中較為有頭有臉的人物,此時也不甘寄人籬下,身體一康復就要求朱元璋讓他去軍中任職。
朱元璋勸他就在府中歇著,他卻執意不肯,言辭鑿鑿道:“我一個大老爺們有手有腳,為何要像婦人一般拘於內院。況且你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我雖不堪大用,鞍前馬後還是可以的。”
朱元璋感念他與己有恩,又喜他沉毅有智勇,考慮他身體不適合領兵作戰,便給他安排了個文職,讓他權掌軍務,協助李善長分擔政事。
朱文忠見父親搬去軍營,就跟朱元璋說自己也想當兵。估計三個孩子是商量好的,朱文忠話音剛落,朱文正、朱沐英馬上提出一樣的要求。
朱元璋見他們小小年紀不僅對戰事不害怕,反而興致勃勃要求入伍,不禁好奇地詢問原因。
“我們要做義父一樣的大英雄!”三個孩子異口同聲。這一次守城的時候,他們跟在馬秀英身邊跑前跑後傳遞訊息,馬秀英沉著冷靜的應對和將士們視死如歸的豪氣深深打動他們。更讓他們心生嚮往的是朱元璋率軍回援那天威風凜凜的模樣,當朱元璋勢如破竹地殺至城下,敵人如潮水般後退時,不知有多少人跪下膜拜這個好似天將下凡的男子。那一刻是個男人都會忍不住心生感慨,大丈夫當如是也!
孩子們的解釋恰中肯綮搔到朱元璋的癢處,令他渾身上下都舒坦,不禁放聲大笑,看幾個小子特別順眼,對他們幾乎有求必應。同時他心裡很清楚三個孩子都不是讀書的料,既然文不究武來湊,不如早點讓他們去軍營鍛鍊。
可惜他跟馬秀英商量的時候,馬秀英卻說三人年紀太小,應先學習兵法謀略再去軍營實戰。她是真心把朱文正等人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對他們寄予厚望,然而僅憑三人現在的年齡和智慧還不夠資格馭使部將,與其讓他們從小兵做起,不如給他們更高一個起點,這就如同前世志願兵和軍校畢業生的區別。
朱元璋雙手一攤,對三個孩子擠眉弄眼,“你們義母不答應,這下怨不得我啊。”
朱文正三人相互看看,剛想開口爭辯,馬秀英柳眉一挑,連連發問:“今天你們去看望田嬸嬸了沒有?我讓你們練的字寫完了沒有?自己的髒衣服洗了沒有?”
孩子們頓時像鬥敗的公雞,癟著嘴灰溜溜地離開。在生活上馬秀英從不苛刻他們,但在學習上馬秀英非常嚴厲,有時比教書先生管教得還嚴格。教書先生最多打幾下戒尺,馬秀英收拾他們的手段常常是不傷根本卻又讓人痛不欲生,所以馬秀英一旦生氣,他們馬上就會變得乖順老實。
朱元璋忍俊不禁,“夫人,你太厲害了,瞧把他們嚇得跟鵪鶉一樣。”
馬秀英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幾個孩子越來越調皮,現在不讓他們老實點,真放到軍營裡恐怕就無法無天了。我知道他們心思都不在書本上,但他們的性子還需要打磨。前陣子若不是我攔住,只怕他們都衝到城牆上殺敵了,萬一出個閃失,我怎麼給你交代啊。我得壓一壓他們的性子,讓他們明白做事做人都應該腳踏實地。”
朱元璋狗腿似的附和道:“是,是,夫人說的對。”
馬秀英白了他一眼,“只要你不說我苛待幾個孩子就好。”
朱元璋忙不迭的叫道:“怎麼可能呢,你這是把他們當親兒子一樣用心管教啊。我經常不在府裡,家中大小事都要你操心,確實辛苦你了。”說著話鋒一轉,“夫人,我們也趕緊生個孩子給你管教吧,有你這樣的娘一定會教個好兒子出來。話說我們都成親好幾年,你的肚皮咋不見動靜呢?”
經歷過生死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