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本”號與“佈雷斯勞”號做好進入愛琴海的準備工作,以便牽制住英國地中海艦隊。
馮承乾在電報中說得很明確,即便無法牽制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也要讓那兩艘戰列巡洋艦留在地中海。
這一天,馮承乾也收到訊息,英國在八月十二日,正式向奧匈帝國宣戰。
到了八月十五日,歐洲大陸上的戰鬥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了。
雖然德軍在進入比利時境內之後,遇到了一些麻煩,特別是在攻打列日要塞的戰鬥中受到挫折,沒有能夠按照計劃完成任務,但是德軍的右翼大回旋進攻沒有停頓,一字排開的五個集團軍,以法比盧邊境地區為軸心,像一扇巨大的鐵門壓向法國,而法軍在騷擾性的攻擊了阿爾薩斯地區之後,已經撤回到邊境防線上,正在全力調整防禦部署,應對從比利時方向殺來的德軍。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西線戰況對德軍極為有利。
東線上,俄軍正在猛攻奧匈帝國,而康拉德錯誤判斷了俄國的戰爭決心,在開戰初期把主力放在南面對付塞爾維亞,導致奧軍在北面戰線上節節敗退。有趣的是,俄軍在進攻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比如沒能大規模殲滅奧軍,而是像推土機一樣,壓著奧軍向本土腹地潰退。因為把重點放在了西線上,小毛奇又把第八軍團抽調了出來,所以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暫時沒有采取行動。
雖然馮承乾不好對帝國陸軍的作戰行動指手畫腳,但是在與提爾皮茨通訊時,他仍然提到了一些擔憂,比如德軍在東線上的薄弱防禦力量,很有可能鼓動俄國在壓服了奧匈帝國之後轉而攻打東普魯士。
不管怎麼說,地面戰場不是馮承乾的舞臺。
八月二十日,希佩爾回到威廉港,帶來了馮承乾企盼已久的好訊息。
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的改造工作已經加速,肯定能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完成,艦隊官兵的訓練工作也已開始。因為留用了大批老兵,所以官兵的培訓工作與戰艦改造同步進行,能在戰艦重新服役時全部就緒。四艘“拿騷”級的情況也差不多,改造工作已經加速,均能在九月底之前達到作戰狀態。“赫爾戈蘭”級與“圖格林根”級的改造工作已經暫停,四艘戰列艦將在八月底重新下水,沒有完成的改造工作將在重新服役之後,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最大的麻煩是“馮-德-坦恩”號,這艘戰列巡洋艦的船臺改造已經完成一大半,如果現在取消將前功盡棄。希佩爾的意思是讓其繼續改造,如果不能趕在九月底完成,就不編入作戰序列。
綜合考慮之後,馮承乾採納了希佩爾的建議。
即便沒有“馮-德-坦恩”號,帝國海軍也有三艘戰列巡洋艦,以及五艘達到了戰列巡洋艦級別的主力艦。
八月二十一日,希佩爾與馮承乾正式向舍爾提出,公海艦隊主動出海挑戰英國海軍。
可惜的是,舍爾想都沒想,就否決了兩人的提議,認為公海艦隊還沒完成備戰工作,不適合出海作戰。
顯然,馮承乾對舍爾的判斷一點都沒有錯。
這個得到德皇賞識、得到提爾皮茨重用的海軍將領看到的只是艦隊的安危,而沒有看到大好的時機。雖然公海艦隊在這個時候出海作戰有一定的風險,但是與巨大的回報相比,這點風險根本算不了什麼。
當時,舍爾反對公海艦隊出海作戰的主要理由是海軍還沒有完成備戰工作。
問題是,英國皇家海軍就完成了備戰工作嗎?
雖然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很有遠見,在年初的時候就下令暫緩向奧斯曼帝國移交兩艘即將建成的戰列艦,還對皇家海軍的部署做了調整,但是即便在大戰爆發的前一天,也沒有人想到戰爭會這麼快到來。
如果說帝國海軍沒有做好準備,英國皇家海軍更是倉促上場。
要不然,“格本”號與“佈雷斯勞”號也不會輕易進入馬爾馬拉海,英國皇家海軍更不會在地中海上疲於奔命。
顯然,舍爾的觀點很有問題。
如果等到帝國海軍完成備戰工作,英國皇家海軍也早就準備就緒了。到時候公海艦隊得面對由二十三艘戰列艦與九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英國本土艦隊。如果拖到一九一五年底,英德海軍差距將更加明顯。
馮承乾沒有就此罷休,當天晚上就啟程返回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