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沒收他們的財產分給窮苦百姓。同時號召軍隊同志到群眾中去,規定每個連組織七八個人的宣傳組深入山村、街道,廣泛地開展宣傳活動,密切軍民關係。經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右江地區的革命運動轟轟烈烈,為舉行武裝起義準備好了群眾基礎。
1929年11月初,派去上海向黨中央請示工作的龔飲冰同志回到百色,帶回黨中央批准的舉行武裝起義、建立紅軍和建立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計劃,黨中央頒給的紅七軍番號和任命,以及黨中央的指示。張雲逸、陳豪人、龔鶴村同志參加了鄧小平同志召開的部隊黨委會議,詳細分析形勢,具體部署百色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
會議結束,把工作佈置後,鄧小平同志帶著一部份幹部,到左江地區去佈置工作。小平同志去左江後,張雲逸等同志根據黨委決定,將部隊編成3 個縱隊:原四大隊編為第一縱隊,將機關槍營、特務營以及黃治峰同志和阮殿煊同志所領導的思林、奉議、恩隆等縣地方武裝合編為第二縱隊,韋拔群同志領導東蘭、鳳山一帶地方武裝編成第三縱隊。同時,擴大教導總隊,從各縱隊和地方武裝中,抽調班排連長及優秀的戰士來訓練,以培養初級幹部。
(二)起義以後經過周密的準備,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勝利舉行,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正式宣告誕生。紅七軍軍長張雲逸,政治委員、前敵委員會書記鄧小平,政治部主任陳豪人(後脫黨),參謀長龔鶴村(即龔楚,後叛變),下轄3 個縱隊:第一縱隊司令李謙,政治部主任沈靜齋;第二縱隊司令胡斌(後由馮達飛擔任),政治部主任袁任遠;第三縱隊司令韋拔群,政治部主任李樸。葉季壯同志任經理處處長。同一天,右江第一屆工農兵代表會議在平馬召開,選舉成立了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雷經天當選為主席。張雲逸同志代表紅七軍前委到平馬祝賀右江工農民主政府成立。那天在平馬召開有數萬人參加的慶祝大會,張雲逸同志代表紅七軍講話。他說:紅七軍的成立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的誕生,是工農群眾的一件大喜事。紅七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是保護工農群眾利益的。歡迎右江父老兄弟選送優秀兒子踴躍參加紅七軍。有了廣大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援,紅七軍一定會迅速壯大,革命一定勝利。
當七軍在右江工作有了相當進展,七軍本身軍事政治訓練也有了相當成效之後,正值蔣桂在粵北江桂北一帶激戰。七軍前委錯估形勢、認為南寧空虛,決定聯合紅八軍進攻南寧。根據前委決定,張雲逸等同志率軍向南寧前進時,桂系軍閥也派3 個團攻右江。1930年2 月3日早,雙方在隆安城邊遭遇,發生戰鬥。此時,正好紅七、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同志從左江來到,立即投入指揮戰鬥。雙方激戰5 天5 夜,敵死傷600 多人,我傷亡400 多人。隆安戰鬥失利後,李明瑞同志和張雲逸等同志又指揮部隊進行馬鞍山戰鬥和亭泗戰鬥。連遭這3 次打擊之後,七軍士氣為之衰頹,一部分幹部士兵失敗情緒甚濃厚。所以,亭泗戰鬥之後,部隊在盤陽(今巴馬縣)休整一個多月。因為3 次戰鬥武器彈藥大量消耗,加上東鳳交界山區供給困難,為了補充裝備和籌備軍款,前委決定向外遊擊。張雲逸等同志和李明瑞同志率領一、二縱隊前往河池,到黔桂邊一帶進行遊擊戰爭,於1930年4 月30日攻克貴州榕江。此役繳槍400 多支,大炮一門,子彈十多萬發,迫擊炮、機關槍各2 挺,無線電臺一架。退出榕江後,因第三縱隊和紅八軍訊息尚未得到,及湘粵邊界有國民黨重兵駐紮,前委乃決定回師河池,待與第三縱隊紅八軍取得聯絡後,再向湘粵邊前進。到河池,適逢鄧小平同志從東蘭來到,帶來中央指示,要七軍在右江深入土地革命,擴大紅軍。前委接受中央指示,決定回師右江。當時重回右江是根據以下的策略而定的:(1 )攻敵不備,收復右江沿河各縣政權,肅清豪紳;(2 )深入土地革命,分配土地;(3 )擴大紅軍組織,改編赤衛軍為紅軍;(4 )聯絡第八軍第一縱隊。策略決定以後,鄧小平、李明瑞和張雲逸等同志帶領隊伍從河池返右江,經東蘭向百色前進。過百色邊境時,敵人約兩營來進攻,駐鳳山的第三縱隊一部,加上七軍主力,出其不意,將其擊潰。龍川戰役,敵受重大打擊。6 月初,我軍到百色時,敵岑建英部約一團人及豪紳武裝數百人,據堅固之炮臺頑抗,經過一天激戰,將敵擊敗,收復了百色。此役得步槍500 支,迫擊炮2 門,機關槍一挺,子彈三四萬發。接著分兵東進,連續收復了右江沿岸的奉議、恩隆等縣城。
不久,滇軍一萬多人經百色下南寧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